14.如圖是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 么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

(1)該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速度的關系
(2)該實驗中物體的動能是指物體A(選填“A”或“B”)的動能,該動能是由重力勢能轉化而來的.
(3)該實驗中物體的速度是指物體A從斜面上靜止?jié)L下與物體B碰撞時碰前A(選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過高度(選填“高度”或“質量”)來改變的.
(4)若在實驗中,由于木板較短,物體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變原有器材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碰后物體B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降低A的高度.
(5)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本實驗不能(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理由是:木塊將一直勻速直線運動下去.
(6)在探究動能與速度關系時,小明認為物體B應該盡量靠近斜面底部,小華認為不需要,你認為說的有理,理由是:物體A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過相同的距離時,消耗的機械能相同.
(7)此實驗中用到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有: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分析 (1)動能的決定因素有兩個:質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變量法去研究;
(2)小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物體B被推動移動的距離體現(xiàn)的;小球從斜面上滾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3)實驗中探究小球碰撞前的動能和小車碰撞前的速度的關系,所以物體的速度是指球車從斜面上靜止滑下,與木塊碰撞時,碰撞前小球的速度.小球的速度是通過改變高度來實現(xiàn)的;
(4)物體A速度的大小是通過改變物體在斜面上的高度實現(xiàn)的;
(5)物體動能的大小是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來體現(xiàn)的,比較鐵球的動能大小,即比較木塊通過的距離.由于木塊永遠運動,所以距離的大小無法比較,即動能就無法比較;
(6)物體A動能的大小是通過物體B被撞后移動的距離來體現(xiàn)的,據(jù)此進行分析;
(7)實驗中把物體具有動能的大小轉換為木塊被撞擊后運動的距離,距離越遠表明小球的動能越大,該實驗過程要采用了轉換法;
動能的決定因素有兩個,所以實驗常用了控制變量法.

解答 解:
(1)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都有關系,由于這一實驗中只有一個物體A從斜面上滑下,質量不能改變,所以本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速度的關系;
(2)該實驗研究的主體是物體A,研究的是物體A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物體A在斜面上時,具有重力勢能,在滑下的過程中,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3)該實驗物體A的速度是指物體A從斜面上靜止滑下與物體B碰撞時碰撞前A的速度,這個速度的大小是通過控制物體在斜面上的高度改變的;
(4)若在實驗中,物體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變原有器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物體A的高度來減小物體A的速度,從而減小物體A的動能,減小對物體B做功的多少,減小物體A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保證碰后物體B能始終在木板上滑行;
(5)為了研究物體動能與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中多次讓不同質量的物體從斜面同一高度上靜止?jié)L下時,控制了小球的速度相同,應改變物體A的質量.
若水平面光滑,木塊不受摩擦力,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木塊將永遠運動下去,木塊通過的距離無法確定,做功的多少也無法確定,所以鐵球動能的大小就無法比較;
(6)物體A動能的大小是通過物體B被撞后移動的距離來體現(xiàn)的,物體A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過相同的距離時,消耗的機械能相同,所以只要每次保持木塊到斜面的距離相同即可;
(7)在該實驗中我們用到了轉換的方法,即將小球動能的大小轉換為其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比較,動能的決定因素有兩個:質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變量法去研究.
故答案為:(1)速度;(2)A;重力勢; (3)碰前A;高度;(4)降低A的高度;(5)不能;木塊將一直勻速直線運動下去;(6)物體A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過相同的距離時,消耗的機械能相同;(7)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兩種物理學方法的使用:①由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遠近來體現(xiàn)球的動能多少,是一種轉換法;②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實驗時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探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0.如圖所示,畫出光由空氣斜射到水中的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活動所需的時間約為10s的是( 。
A.學生正常吃一頓午飯所需的時間B.心臟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C.運動員跑100m所需的時間D.中學生從一樓上到五樓所需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斜面長1m,高0.2m,將10N重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到斜面頂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那么,重物上升時拉力做的功是2.5J,對重物做的功是2J,克服摩擦做的功是0.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下面是小明同學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過程:
(1)本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沸騰現(xiàn)象,探究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如圖中,關于溫度計的使用正確的是B

(3)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根據(jù)表格里記錄的數(shù)據(jù),
時間/min01234567891O
溫度/℃8587899294969798989898
可以看出:此時水的沸點是98℃,水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小云測得水的沸點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實驗時的氣壓低于一標準大氣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對于L1、L2(額定電壓相同,電阻(R1>R2)兩個小燈泡連接到電路中誰更亮的問題,兩位同學產(chǎn)生了爭議:
甲認為: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因為R1較大,所以,燈泡L1更亮;
乙認為: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因為R2較小,所以,燈泡L2更亮.
你認為甲、乙兩位同學觀點各自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各自依據(jù)的公式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如圖甲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fā)現(xiàn)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在圖乙中,當敲響右邊的音叉時,與左邊音叉的叉股接觸的乒乓球會彈起來,這一現(xiàn)象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若在月球表面上進行此實驗,則不能(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上述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阻力對運動物體的影響這個實驗如下圖6所示,實驗中是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觀察、比較小車沿不同的表面運動的情況.問:

[1]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讓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開始運動時獲得相同的速度.
[2]一般人的思維都局限在直接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不同,但科學家們卻能發(fā)現(xiàn)物體運動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況下物體受到的阻力就小,因此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長;并由此推想出進一步的結論,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就是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這個定律因為是用實驗推理的方法得出,所以它不是[選填:“是”或“不是”]用實驗直接得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小夏將n個“3V   0.3W”的小燈泡,按照甲、乙兩種連接方式分別接入電壓為U的電路中(如圖所示),通過分別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1和R2,使所有燈泡均正常發(fā)光,則甲、乙兩電路中的總電流與總功率的關系錯誤的是( 。
A.I=IB.I=nIC.P=nPD.P=n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