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已知梯形OABC,拋物線分別過點O(0,0)、A(2,0)、B(6,3).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將圖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邊所在的直線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上平移,分別交拋物線于點O1、A1、C1、B1,得到如圖2的梯形O1A1B1C1.設(shè)梯形O1A1B1C1的面積為S,A1 B1的坐標分別為 (x1,y1)、(x2,y2).用含S的代數(shù)式表示,并求出當S=36時點A1的坐標;

(3)在圖1中,設(shè)點D坐標為(1,3),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線段BC運動,動點Q從點D出發(fā),以與點P相同的速度沿著線段DM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M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shè)P、Q兩點的運動時間為t,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直線PQ、直線AB、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PQ、直線AB、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對稱軸:直線

解析式:

                  頂點坐標:M(1,

            (2)由題意得       

3

得:

  

得:  ②

把②代入①并整理得:(S>0) (事實上,更確切為S>6)

時, 解得:(注:S>0或S>6不寫不扣

分)  把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得       ∴點A1(6,3)

(3)存在

           解法一:易知直線AB的解析式為,可得直線AB與對稱軸的

交點E的坐標為

BD=5,DE=,DP=5-tDQ= t

     當時,

                得

    下面分兩種情況討論: 設(shè)直線PQ與直線ABx軸的交點分別為點F、G

①當時,如圖1-1        ∵△FQE∽△FAG  ∴∠FGA=∠FEQ

               ∴∠DPQ=∠DEB   易得△DPQ∽△DEB  ∴

   得   ∴(舍去)

②     時,如圖1-2

∵△FQE∽△FAG  ∴∠FAG=∠FQE

                ∵∠DQP=∠FQE    FAG=∠EBD

∴∠DQP=∠DBE   易得△DPQ∽△DEB

       ∴

     ∴,    ∴

                           ∴當秒時,使直線、直線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直線、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

                            (注:未求出能得到正確答案不扣分)

                             解法二:可將向左平移一個單位得到,再用解法一類似的方法可求得

                                     , ,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梯形OABC,拋物線分別過點O(0,0)、A(2,0)、B(6,3).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將圖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邊所在的直線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上平移,分別交拋物線于點O1、A1、C1、B1,得到如圖2的梯形O1A1B1C1.設(shè)梯形O1A1B1C1的面積為S,A1、B1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用含S的代數(shù)式表示x2-x1,并求出當S=36時點A1的坐標;
(3)在圖1中,設(shè)點D坐標為(1,3),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線段BC運動,動點Q從點D出發(fā),以與點P相同的速度沿著線段DM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M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shè)P、Q兩點的運動時間為t,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直線PQ、直線AB、x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PQ、直線AB、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梯形OABC,拋物線分別過點O(0,0)、A(2,0)、B(6,3).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將圖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邊所在的直線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上平移,分別交拋物線于點O1、A1、C1、B1,得到如圖2的梯形O1A1B1C1.設(shè)梯形O1A1B1C1的面積為S,A1 B1的坐標分別為 (x1,y1)、(x2,y2).用含S的代數(shù)式表示x2x1,并求出當S=36時點A1的坐標;

(3)在圖1中,設(shè)點D的坐標為(1,3),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線段BC運動,動點Q從點D出發(fā),以與點P相同的速度沿著線段DM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M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shè)P、Q兩點的運動時間為t,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直線PQ、直線AB、x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PQ、直線AB、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章《二次函數(shù)》中考題集(25):2.7 最大面積是多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1,已知梯形OABC,拋物線分別過點O(0,0)、A(2,0)、B(6,3).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將圖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邊所在的直線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上平移,分別交拋物線于點O1、A1、C1、B1,得到如圖2的梯形O1A1B1C1.設(shè)梯形O1A1B1C1的面積為S,A1、B1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用含S的代數(shù)式表示x2-x1,并求出當S=36時點A1的坐標;
(3)在圖1中,設(shè)點D坐標為(1,3),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線段BC運動,動點Q從點D出發(fā),以與點P相同的速度沿著線段DM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M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shè)P、Q兩點的運動時間為t,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直線PQ、直線AB、x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PQ、直線AB、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湖北省天門市麻洋中學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三)(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1,已知梯形OABC,拋物線分別過點O(0,0)、A(2,0)、B(6,3).
(1)直接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解析式及頂點M的坐標;
(2)將圖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邊所在的直線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向上平移,分別交拋物線于點O1、A1、C1、B1,得到如圖2的梯形O1A1B1C1.設(shè)梯形O1A1B1C1的面積為S,A1、B1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用含S的代數(shù)式表示x2-x1,并求出當S=36時點A1的坐標;
(3)在圖1中,設(shè)點D坐標為(1,3),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著線段BC運動,動點Q從點D出發(fā),以與點P相同的速度沿著線段DM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M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shè)P、Q兩點的運動時間為t,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直線PQ、直線AB、x軸圍成的三角形與直線PQ、直線AB、拋物線的對稱軸圍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