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矩形ABCD中,以對角線BD為一邊構造一個矩形BDEF,使得另一邊EF過原矩形的頂點C.

(1)設Rt△CBD的面積為S1,Rt△BFC的面積為S2,Rt△DCE的面積為S3,則S1__ __S2+S3;(填“>”“=”或“<”)

(2)寫出圖中的三對相似三角形,并選擇其中一對進行證明.

【答案】△BCD∽△CFB,△BCD∽△DEC,△CFB∽△DEC

【解析】試題分析:(1)根據(jù)S1=S矩形BDEF,S2+S3=S矩形BDEF,即可得出答案.
(2)根據(jù)矩形的性質(zhì),結合圖形可得:△BCD∽△CFB∽△DEC,選擇一對進行證明即可.

試題解析:

(1) ∵S1=BD×ED,S矩形BDEF=BD×ED,
∴S1=S矩形BDEF
∴S2+S3=S矩形BDEF,
∴S1=S2+S3

BCD∽△CFB,BCD∽△DEC,CFB∽△DEC.

(2)△BCD∽△CFB∽△DEC.
證明△BCD∽△DEC;
證明:∵∠EDC+∠BDC=90°,∠CBD+∠BDC=90°,
∴∠EDC=∠CBD,
又∵∠BCD=∠DEC=90°,
∴△BCD∽△DE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中,,AD、BD、CD分別平分的外角,內(nèi)角,外角,以下結論:①;②;③;④,其中正確的結論有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夏季的到來,我縣居民的用電量猛增.目前,我縣城市居民用電收費方式有以下兩種:

①普通電價付費方式:全天0.52/度;

②峰谷電價付費方式:用電高峰時段(早8:00—晚21:000.65/度;

用電低谷時段(晚21:00—早8:000.40/度.

1)已知小麗家5月份總用電量為280度.

①若其中高峰時段用電量為80度,則小麗家按照哪種方式付電費比較合算?能省多少元?

②若小麗家采用峰谷電價付費方式交電費137元,那么,小麗家高峰時段用電量為多少度?

2)到6月份付費時,小麗發(fā)現(xiàn)6月份總用電量為320度,用峰谷電價付費方式比普通電價付費方式省了18.4元,那么,6月份小麗家高峰時段用電量為多少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則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A. a-cb-cB. acbcC. -c≠0D. ac2+1)>bc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一天,小明和小亮來到一河邊,想用遮陽帽和皮尺測量這條河的大致寬度,兩人在確保無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先在河岸邊選擇了一點B(B與河對岸岸邊上的一棵樹的底部點D所確定的直線垂直于河岸).

①小明在B點面向樹的方向站好,調(diào)整帽檐,使視線通過帽檐正好落在樹的底部點D處,如圖所示,這時小亮測得小明眼睛距地面的距離AB=1.7米;

②小明站在原地轉(zhuǎn)動180°后蹲下,并保持原來的觀察姿態(tài)(除身體重心下移外,其他姿態(tài)均不變),這時視線通過帽檐落在了DB延長線上的點E處,此時小亮測得BE=9.6米,小明的眼睛距地面的距離CB=1.2米.

根據(jù)以上測量過程及測量數(shù)據(jù),請你求出河寬BD是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利用一面墻(墻的長度不超過45m),用80m長的籬笆圍一個矩形場地.

(1)怎樣圍才能使矩形場地的面積為750m2?

(2)能否使所圍矩形場地的面積為810m2 ,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三階幻方的一部分,其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上三個數(shù)字之和都相等,則對于這個幻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每條對角線上三個數(shù)字之和等于

B. 三個空白方格中的數(shù)字之和等于

C. 是這九個數(shù)字中最大的數(shù)

D. 這九個數(shù)字之和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A,B為定點,定直線l//AB,P是l上一動點.點M,N分別為PA,PB的中點,對于下列各值:①線段MN的長;②△PMN的面積;③△PAB的周長;④∠APB的大。虎葜本MN,AB之間的距離.其中會隨點P的移動而不改變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D,點P是平面內(nèi)直線AB、CD外一點連接PAPC

(1)寫出所給的四個圖形中∠APC、∠PAB、∠PCD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2)證明圖(1)和圖(3)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