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AC分別是⊙O的直徑和弦,D是劣弧AC的中點,DE⊥AB于H,交⊙O于點E,交AC于點F.
(1)圖中有哪些必相等的線段?(要求:不要標注其它字母,找結論的過程中所作的輔助線不能精英家教網(wǎng)出現(xiàn)在結論中,不必寫出推理過程.)
(2)若過C點作⊙O的切線PC交ED延長線于P點,(請補全圖形),求證:PF2=PD•PE;
(3)已知AH=1,BH=4,求PC的長.
分析:(1)分別根據(jù)半徑相等,垂徑定理可知AO=BO,DH=EH;知道D是劣弧AC的中點,結合垂徑定理可知弧AC等于弧DE,從而可得DF=AF,AC=DE;
(2)連EC,AE,由(1)可知弧AD=弧AE,分別利用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和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可得到∠PCA=∠PFC,從而可知PC=PF,利用切割線定理可知PC2=PD•PE,等量代換即可求解;
(3)先根據(jù)射影定理求得DH的長為2,結合前2問可設AF=x,則FH=2-x,利用Rt△AFH中AH2+FH2=AF2
,求得DF的長,再利用第2問的結論作為相等關系,即可求得PD的長,從而可求得PF,即PC的長.
解答:(1)解:AO=BO,DH=EH,DF=AF,AC=DE;
精英家教網(wǎng)
(2)證明:連EC,AE,
則∠PFC是△ECF的一個外角,于是∠PFC=∠ACE+∠FEC;
∵DH⊥AB,AB是⊙O的直徑,
∴A是DE中點,即弧AD=弧AE,
∴∠AED=∠ACE,
∴∠ACE+∠FEC=∠AED+∠DEC=∠AEC,
∵PC是⊙O的切線,
∴∠PCA=∠AEC.
∴∠PCA=∠PFC,
∴PC=PF.
∵PC是切線
∴PC2=PD•PE,
∴PF2=PD•PE;

(3)解:在⊙O中,AH•HB=DH•HE=DH2,
DH=
AH•HB
=
1×4
=2

設AF=x,則FH=2-x.
在Rt△AFH中,AH2+FH2=AF2
∴1+(2-x)2=x2
∴x=
5
4
,即AF=
5
4

于是DF=
5
4

由(1)(2)知HE=HD=2,
(PD+
5
4
)2=PD•(PD+4)
,
解得PD=
25
24

∴PF=PD+DF=
55
24

∴PC=PF=
55
24
點評:主要考查了圓中的有關定理:垂徑定理,切割線定理,弦切角定理等.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會運用方程思想把線段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定理所體現(xiàn)的數(shù)量關系)作為相等關系列方程求線段的長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8、已知:如圖,AB、AC分別切⊙O于B、C,D是⊙O上一點,∠D=40°,則∠A的度數(shù)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5、如圖,AB、AC分別為⊙O的直徑和弦,D為劣弧AC上一點,DE⊥AB于H交⊙O于E,交AC于點F,P為ED延長線上的一點.
(1)當△PCF滿足什么條件時,PC與⊙O相切并說明理由;
(2)當D點在劣弦AC的什么位置時,使AD2=DE•DF,并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AB、AC分別切⊙O于M、N兩點,點D在⊙O上,且∠BDC=60°,則∠A=( 。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AB、AC分別為⊙O的內(nèi)接正六邊形、內(nèi)接正方形的一邊,BC是圓內(nèi)接n邊形的一邊,則n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1998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1)(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98•湖州)已知:如圖,AB、AC分別切⊙O于B、C,D是⊙O上一點,∠D=40°,則∠A的度數(shù)等于( )

A.140°
B.120°
C.100°
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