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已知,(如圖)在△ABC中,BD為∠ABC的平分線,AB=BC,點P在BF上,PM⊥AD于M,
PN⊥CD于N,求證:PM=PN
證明:∵BD為∠ABC的平分線,
∴∠ABD=∠CBD
角平分線的定義
角平分線的定義

在△ABD和△CBD中
AB=CB  (已知)
∠ABD=∠CBD
∠ABD=∠CBD

BD=BD  (公共邊)
∴△ABD≌△CBD
SAS
SAS

∠ADB=∠CDB
∠ADB=∠CDB

又∵
PM⊥ADPN⊥CD
PM⊥ADPN⊥CD
(已知),
PM=PN
PM=PN
分析:根據(jù)角平分線的定義可得出∠ABD=∠CBD,則可證明△ABD≌△CBD,從而得出∠ADB=∠CDB,再由PM⊥AD,PN⊥CD,得出PM=PN.
解答:證明:∵BD為∠ABC的平分線,
∴∠ABD=∠CBD (角平分線的定義)
在△ABD和△CBD中,
AB=CB(已知)
∠ABD=∠CBD
BD=BD(公共邊)
,
∴△ABD≌△CBD SAS
∴∠ADB=∠CDB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又∵PM⊥AD   PN⊥CD(已知),
∴PM=PN.
故答案為:角平分線的定義,∠ABD=∠CBD,SAS,∠ADB=∠CDB,PM⊥AD   PN⊥CD,PM=PN.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角平分線的定義以及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是基礎知識要熟練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1、已知△ABC(如圖),∠B=∠C=30度.請設計三種不同的分法,將△ABC分割成四個三角形,使得其中兩個是全等三角形,而另外兩個是相似但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請畫出分割線段,標出能夠說明分法的所得三角形的頂點和內(nèi)角度數(shù)(或記號),并在各種分法的空格線上填空.(畫圖工具不限,不要求證明,不要求寫出畫法)注:兩種分法只要有一條分割線段位置不同,就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分法.
分法一:
分割后所得的四個三角形中△
DAE
≌△
FAE
,Rt△
BDA
∽Rt△
CFE
;
分法二:
分割后所得的四個三角形中△
AFE
≌△
BFE
,Rt△
CDA
∽Rt△
BFE
;
分法三:
分割后所得的四個三角形中△
EFD
≌△
EFC
,Rt△
BAD
∽Rt△
A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解方程:
2
x
-
2
x(x+1)
=1

(2)已知△ABC(如圖1),請用直尺(沒有刻度)和圓規(guī),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它的三個頂點恰好是△ABC的三個頂點(只需作一個,不必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
精英家教網(wǎng)
(3)根據(jù)題意,完成下列填空:
如圖2,L1與L2是同一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它們有1個交點,如果在這個平面內(nèi),再畫第3直線L3,那么這3條直線最多可有
 
個交點;如果在這個平面內(nèi)再畫第4條直線L4,那么這4條直線最多可有
 
個交點.由此我們可以猜想:在同一平面內(nèi),6條直線最多可有
 
個交點,n( n為大于1的整數(shù))條直線最多可有
 
個交點(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徐州模擬)已知:在如圖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A、C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4,2),C(n,-2)(其中n>0),點B在x軸的正半軸上.動點P從點O出發(fā),在四邊形OABC的邊上依次沿O-A-B-C的順序向點C移動,當點P與點C重合時停止運動.設點P移動的路徑的長為l,△POC的面積為S,S與l的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四邊形ODEF是等腰梯形.
(1)結合以上信息及圖2填空:圖2中的m=
2
5
2
5
;
(2)求B、C兩點的坐標及圖2中OF的長;
(3)若OM是∠AOB的角平分線,且點G與點H分別是線段AO與射線OM上的兩個動點,直接寫出HG+AH的最小值,請在圖3中畫出示意圖并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如圖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A、C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4,2),C(n,-2)(其中n>0),點B在x軸的正半軸上.動點P從點O出發(fā),在四邊形OABC的邊上依次沿O-A-B-C的順序向點C移動,當點P與點C重合時停止運動.設點P移動的路徑的長為l,△POC的面積為S,S與l的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四邊形ODEF是等腰梯形.

(1)結合以上信息及圖2填空:圖2中的m=
2
5
2
5
;
(2)求B、C兩點的坐標及圖2中O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