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6,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P為BC上一點,△APQ為等邊三角形。

(1)求證:AB∥CQ;

(2)AQ與CQ能否互相垂直?若能互相垂直,指出點P在BC上的位置,并給予證明;若AQ與CQ不能互相垂直,請說明理由。

 


①證明:另證△ABP≌△ACQ,

∴∠ACQ=∠B=60°=∠BAC,∴AB∥CQ

②能,點P在BC的中點,當(dāng)P為BC邊中點時,∠BAP=∠BAC=30°,∴∠BAQ=∠BAP+∠PAQ=30°+60°=90°,

又∵AB∥CQ,∴∠AQC=90°,即AQ⊥CQ.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以下二題任選一題作答:(只列式不計算)
①如圖1,已知AB=BC=CD,O為DE的中點,且CO=6cm,AE=14cm,求AB的長.
②如圖2所示,已知AC為一條直線,O為直線AC上一點,且∠DOB=
1
6
∠AOB
∠BOE=
2
3
∠BOC
,∠DOB與∠BOE互余,求∠AOB和∠BOC.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翔安區(qū)模擬)(1)如圖1,已知線段AB,請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出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不寫畫法,保留作圖痕跡);
(2)計算:(-1)0+2sin60°+
16
-|1-
3
|
;
(3)如圖2,已知AB∥CD,直線MN交AB于M,交CD于N,ME平分∠AMN,NF平分∠DNM,求證:EM∥F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3•峨眉山市二模)選做題:從甲、乙兩題中選做一題,如果兩題都做,只以甲題計分.
題甲:如圖1,正比例函數(shù)y=-
1
2
x
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shù)y=
k
x
(k≠0)
在第二象限的圖象交于A點,過A點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M,已知△OAM的面積為1.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如果B為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且B點的橫坐標(biāo)為-1,在x軸上一點P,使PA+PB最小,求P點的坐標(biāo).
題乙:如圖2,已知AB、AC分別為⊙O的直徑和弦,D為BC的中點,DE⊥AC于E,DE=6,AC=16.
(1)求證:DE與⊙O相切;
(2)求直徑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選做題:從甲、乙兩題中選做一題,如果兩題都做,只以甲題計分.
題甲:如圖1,正比例函數(shù)數(shù)學(xué)公式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shù)數(shù)學(xué)公式在第二象限的圖象交于A點,過A點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M,已知△OAM的面積為1.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如果B為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且B點的橫坐標(biāo)為-1,在x軸上一點P,使PA+PB最小,求P點的坐標(biāo).
題乙:如圖2,已知AB、AC分別為⊙O的直徑和弦,D為BC的中點,DE⊥AC于E,DE=6,AC=16.
(1)求證:DE與⊙O相切;
(2)求直徑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7,已知AB、AC分別為⊙O的直徑和弦,D為⌒BC的中點,DE⊥AC于E,DE=6,AC=16.

1.求證:DE是⊙O的切線.

2.求直徑A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