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大連)兩個全等的Rt△ABC和Rt△EDA如圖放置,點B、A、D在同一條直線上.
操作:在圖中,作∠ABC的平分線BF,過點D作DF⊥BF,垂足為F,連接CE.證明BF⊥CE.
探究:線段BF、CE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說明:如果你無法證明探究所得的結論,可以將“兩個全等的Rt△ABC和Rt△EDA”改為“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EDA(點C、A、E在同一條直線上)”,其他條件不變,完成你的證明,此證明過程最多得2分.

【答案】分析:過點E作EG⊥CB的延長線于點G.可得△BFD和△CG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BF=(AB+AD),CE=(AB+AD),由此可得,2BF=CE.
解答:證明:2BF=CE,且BF⊥CE.
過點E作EG⊥CB的延長線于點G.可得BDEG是矩形,即BD=EG,BG=DE,
設BC=AD=m,AB=DE=n.
∵BF是∠ABC的平分線,
∴∠DBF=45°,
又∵DF⊥BF,
∴∠FDB=45°,
∴△BF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2+DF2=BD2,BF2+BF2=(AB+AD)2=(m+n)2,
∴BF=(m+n).
又∵△CGE也是直角三角形,
∴CE2=CG2+GE2
=(CB+BG)2+BD2
=(CB+DE)2+(AB+AD)2
=(m+n)2+(m+n)2
=2(m+n)2
∴CE=(m+n).
由此可得,2BF=CE;
∵∠GCE=∠CBF=45°,
∴CE⊥BF.
點評:此題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定義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作輔助線是關鍵.此題比較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7•大連一模)節(jié)日里,姐妹兩人在50米的跑道上進行短路比賽,兩人從出發(fā)點同時起跑,姐姐到達終點時,妹妹離終點還差3米,已知姐妹兩人的平均速度分別為a米/秒、b米/秒.
(1)如果兩人重新開始比賽,姐姐從起點向后退3米,姐妹同時起跑,兩人能否同時到達終點?若能,請求出兩人到達終點的時間;若不能,請說明誰先到達終點.
(2)如果兩人想同時到達終點,應如何安排兩人的起跑位置?請你設計兩種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大連)已知拋物線y=ax2+bx+c經(jīng)過P(,3),E(,0)及原點O(0,0).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過P點作平行于x軸的直線PC交y軸于C點,在拋物線對稱軸右側且位于直線PC下方的拋物線上,任取一點Q,過點Q作直線QA平行于y軸交x軸于A點,交直線PC于B點,直線QA與直線PC及兩坐標軸圍成矩形OABC(如圖).是否存在點Q,使得△OPC與△PQB相似?若存在,求出Q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如果符合(2)中的Q點在x軸的上方,連接OQ,矩形OABC內的四個三角形△OPC,△PQB,△OQP,△OQA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大連)已知拋物線y=ax2+bx+c經(jīng)過P(,3),E(,0)及原點O(0,0).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過P點作平行于x軸的直線PC交y軸于C點,在拋物線對稱軸右側且位于直線PC下方的拋物線上,任取一點Q,過點Q作直線QA平行于y軸交x軸于A點,交直線PC于B點,直線QA與直線PC及兩坐標軸圍成矩形OABC(如圖).是否存在點Q,使得△OPC與△PQB相似?若存在,求出Q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如果符合(2)中的Q點在x軸的上方,連接OQ,矩形OABC內的四個三角形△OPC,△PQB,△OQP,△OQA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三角形》(1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大連)兩個全等的Rt△ABC和Rt△EDA如圖放置,點B、A、D在同一條直線上.
操作:在圖中,作∠ABC的平分線BF,過點D作DF⊥BF,垂足為F,連接CE.證明BF⊥CE.
探究:線段BF、CE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說明:如果你無法證明探究所得的結論,可以將“兩個全等的Rt△ABC和Rt△EDA”改為“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EDA(點C、A、E在同一條直線上)”,其他條件不變,完成你的證明,此證明過程最多得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