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①,C為線段BD上一動點,分別過點B.D作AB⊥BD,ED⊥BD,連接AC、EC.已知AB=5,DE=1,BD=8,設BC=x.

(1)當BC的長為多少時,點C到A、E兩點的距離相等?
(2)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AC+CE的長;問點A、C、E滿足什么條件時,AC+CE的值最小?
(3)如圖②,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M(0,4),N(3,2),請根據(jù)(2)中的規(guī)律和結(jié)論構(gòu)圖在x軸上找一點P,使PM+PN最小,求出點P坐標和PM+PN的最小值.
分析:(1)當點C到A、E兩點的距離相等即AC=EC,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
(2)由于△ABC和△CDE都是直角三角形,故AC,CE可由勾股定理求得;若點C不在AE的連線上,根據(jù)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第三邊知,AC+CE>AE,故當A、C、E三點共線時,AC+CE的值最;
(3)根據(jù)在直線OX上的同側(cè)有兩個點M、N,在直線OX上有到M、M的距離之和最短的點存在,可以通過軸對稱來確定,即作出其中一點關(guān)于直線OX的對稱點,對稱點與另一點的連線與OX的交點就是所要找的P.再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即可.
解答:解:(1)∵BC=x,BD=8,
∴CD=8-x,
∵AC=EC,
∴x2+52=(8-x)2+12,
解得:x=
5
2
,
∴當BC=
5
2
時,點C到A、E兩點的距離相等;

(2)AC+CE=
x2+25
+
x2-16x+65
,
當A、C、E在同一直線上,AC+CE最;

(3)如圖所示:P(2,0),
∵PM=
OP 2+OM 2
=
20
=2
5
,
PN=
1 2+22
=
5
,
∴PM+PN最小值為 3
5
點評:本題利用了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可通過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和利用軸對稱求最短路線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C為線段AB上一動點,△ACD,△CBE是等邊三角形,AE交BD于點O,AE交CD于點P,BD交CE于點Q,連接OC,下列結(jié)論中:①PE=BQ,②∠AOD=60°,③EO=BQ,④OC+OE=OB,⑤OC平分∠AOB,正確的結(jié)論有
 
(只填序號).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點C為線段AB上任意一點(不與A、B重合),分別以AC、BC為一腰在AB的同側(cè)作等腰△ACD和等腰△BCE,CA=CD,CB=CE,∠ACD與∠BCE都是銳角且∠ACD=∠BCE,連接AE交CD于點M,連接BD交CE于點N,AE與BD交于點P,連接PC.
(1)求證:△ACE≌△DCB;
(2)請你判斷△AMC與△DMP的形狀有何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3)求證:∠APC=∠BP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C在線段BD上,AC⊥BD,CA=CD,點E在線段CA上,且滿足DE=AB,連接DE并延長交AB于點F.
(1)求證:DE⊥AB;
(2)若已知BC=a,AC=b,AB=c,設EF=x,則△ABD的面積用代數(shù)式可表示為;S△ABD=
12
c(c+x)
你能借助本題提供的圖形,證明勾股定理嗎?試一試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學習周報 數(shù)學 華師大八年級版 2009-2010學年 第19~26期 總第175~182期 華師大版 題型:044

如圖,點C為線段BD上一動點,分別過點B、D作AB⊥BD,ED⊥BD,垂足分別為B、D,連結(jié)AC、EC.已知AB=5,DE=1,BD=8,設CD=x.

(1)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AC+CE的長;

(2)請問點C滿足什么條件時,AC+CE的值最小?

(3)根據(jù)(2)中規(guī)律和結(jié)論,請構(gòu)圖求出代數(shù)式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廣東省期中題 題型:解答題

如圖,點C為線段BD上一動點,分別過點B、D作AB⊥BD,ED⊥BD,連接AC、EC。已知AB=5,DE=1,
BD=8,設CD=x。
(1)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AC+CE的長;
(2)請問點C滿足什么條件時,AC+CE的值最小?
(3)根據(jù)(2)中的規(guī)律和結(jié)論,請構(gòu)圖求出代數(shù)式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