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D,且AB、CD的長是關于x的方程x2-2mx+(m-
1
2
2+
7
4
=0的兩個根.
(1)當m=2和m>2時,四邊形ABCD分別是哪種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2)若M、N分別是AD、BC的中點,線段MN分別交AC、BD于點P、Q,PQ=1,且AB<CD,求AB、CD的長;
(3)在(2)的條件下,AD=BC=2,求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兩個根分別是tan∠BDC和tan∠BCD.
分析:(1)根據(jù)當m=2和m>2時,方程根的情況來進一步判斷AB和CD的數(shù)量關系,結(jié)合其位置關系,判斷該四邊形的形狀;
(2)根據(jù)梯形的對角線的中點所連接的線段等于上下底差的一半,結(jié)合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得到關于m的方程,從而求出方程的兩個根;
(3)根據(jù)梯形的邊之間的關系,求得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特殊角的銳角三角函數(shù)值寫出這個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解:(1)當m=2時,x2-4x+4=0.
∵△=0,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
∴AB=CD,此時AB∥CD,則該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當m>2時,△=m-2>0,
又∵AB+CD=2m>0,
AB•CD=(m-
1
2
2+
7
4
>0,
∴AB≠CD.
該四邊形是梯形.

(2)根據(jù)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可以證明:連接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的中點的線段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差的一半.
則根據(jù)PQ=1,得CD-AB=2.
根據(jù)(1)中的AB+CD和AB•CD的式子得(2m)2-4(m2-m+2)=4,
∴m=3.
當m=3時,則有x2-6x+8=0,
∴x=2或x=4,
即AB=2,CD=4.

(3)根據(jù)該梯形是等腰梯形,平移一腰,則得到等邊△BEC.
∴∠BCD=60°,∠BDC=30°.
∵tan∠BDC+tan∠BCD=
4
3
3
,
tan∠BDC•tan∠BCD=1.
∴所求作的方程是y2-
4
3
3
y+1=0.
點評:注意平行四邊形的梯形的概念的區(qū)別;能夠證明梯形的對角線中點所連線段等于上下底差的一半;能夠根據(jù)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由已知方程寫出兩根之和,兩根之積.反過來能夠根據(jù)兩根之和,兩根之積寫出一個方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我們給出如下定義:如果四邊形中一對頂點到另一對頂點所連對角線的距離相等,則把這對頂點叫做這個四邊形的一對等高點.例如:如圖1,平行四邊形ABCD中,可證點A、C到BD的距離相等,所以點A、C是平行四邊形ABCD的一對等高點,同理可知點B、D也是平行四邊形ABCD的一對等高點.
(1)如圖2,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請你在圖2中畫出一個只有一對等高點的四邊形ABCE(要求:畫出必要的輔助線);
(2)已知P是四邊形ABCD對角線BD上任意一點(不與B、D點重合),請分別探究圖3、圖4中S1,S2,S3,S4四者之間的等量關系(S1,S2,S3,S4分別表示△ABP,△CBP,△CDP,△ADP的面積):
①如圖3,當四邊形ABCD只有一對等高點A、C時,你得到的一個結(jié)論是
 
;
②如圖4,當四邊形ABCD沒有等高點時,你得到的一個結(jié)論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菱形,AC=6,BD=8,求AB的長和菱形ABCD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34、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B=30°,AE⊥BC于點E,AF⊥DC的延長線于點F,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40cm,且AE:AF=2:3.求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C與BD相交于點O,AB⊥AC,CD⊥BD.
(1)求證:△AOD∽△BOC;
(2)若sin∠ABO=
23
,S△AOD=4,求S△BOC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E是邊AB的中點,聯(lián)結(jié)AC、DE交于點O.記向量
AB
=
a
AD
=
b
,則向量
OE
=
1
6
a
-
1
3
b
1
6
a
-
1
3
b
(用向量
a
、
b
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