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G是△ABC的重心,過G作EF∥BC且與AB、AC分別交于E、F兩點,則EF:BC的值為


  1. A.
    數(shù)學公式
  2. B.
    數(shù)學公式
  3. C.
    數(shù)學公式
  4. D.
    數(shù)學公式
B
分析:如果連接AG并延長,交BC于點P,由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質(zhì)可知AG=2GP,則AG:AP=2:3.又EF∥BC,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GF∽△APC,得出AF:AC=2:3,最后由EF∥BC,得出△AEF∽△ABC,從而求出EF:BC=AF:AC=2:3.
解答:解:如圖,連接AG并延長,交BC于點P.
∵G為△ABC的重心,
∴AG=2GP,
∴AG:AP=2:3,
∵EF過點G且EF∥BC,
∴△AGF∽△APC,
∴AF:AC=AG:AP=2:3.
又∵EF∥BC,
∴△AEF∽△ABC,
∴EF:BC=AF:AC=2:3.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zhì).
三角形三邊的中線相交于一點,這點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頂點的距離等于它到對邊中點距離的兩倍.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它兩邊,所得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與x軸、y軸分別交干A、B兩點.  ∠ABC=60°.BC與x軸交于點C.

(1)試確定直線BC的解析式.

(2)若動點P從A點山發(fā)沿AC向點C運動(不與A、C重舍).同時動點Q從C點出發(fā)沿CBA向點A運動(不與C、A重合),動點P的運動速度是每秒l個單位長度. 動點Q的運動速度是每杪2個單位長度.設(shè)△APQ的面積為S.P點的運動時間為t秒,求S與t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在(2)的條件下.當△APQ的面積最大時.y軸上有一點M,平面內(nèi)是否存在一點N,使以A、Q、M、N為頂點的四邊形為菱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N點的坐標:

    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