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RtAOB中,∠OAB=90°,OA=AB,將RtAOB放置于直角坐標系中,OBx軸上,點O是原點,點A在第一象限.點A與點C關于x軸對稱,連結BCOC.雙曲線 (x0)OA邊交于點D、與AB邊交于點E

(1)求點D的坐標;

(2)求證: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3)連結ACOB于點H,過點EEGAC于點G,交OA邊于點F,求四邊形OHGF的面積.

【答案】1)點D的坐標為(33);(2)見解析;(3

【解析】

(1)OA=AB,∠OAB=90°可得出∠AOB=ABO=45°,進而可設點D的坐標為(a,a),再利用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結合點D在第一象限,即可求出點D的坐標;

(2)由點A與點C關于x軸對稱結合OA=AB可得出OA=OC=AB=BC,進而可得出四邊形ABCO是菱形,再結合∠OAB=90°,即可證出四邊形ABCO是正方形;

(3)依照題意畫出圖形,易證△AFG≌△AEG,進而可得出S四邊形OHGF=SAOH-SAFG=SAOH-SAEG,設點A的坐標為(m,m),點E的坐標為(n,),易證AG=GE,進而可得出2m-n=,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結合S四邊形OHGF=SAOH-SAEG,即可求出四邊形OHGF的面積.

解:(1)OA=AB,∠OAB=90°,

∴∠AOB=ABO=45°,

∴設點D的坐標為(a,a)

∵點D在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上,

a=,解得:a=±3

∵點D在第一象限,

a=3,

∴點D的坐標為(3,3)

(2)證明:∵點A與點C關于x軸對稱,

OA=OC,AB=BC

又∵OA=AB,

OA=OC=AB=BC

∴四邊形ABCO是菱形.

又∵∠OAB=90°,

∴四邊形ABCO是正方形.

(3)依照題意,畫出圖形,如圖所示.

EGAC

∴∠AGE=AGF=90°

∵四邊形ABCO是正方形,

ACOB

OA=AB,

∴∠FAG=EAG

在△AFG和△AEG中,

,

∴△AFG≌△AEG(ASA),

S四邊形OHGF=SAOH-SAFG=SAOH-SAEG

設點A的坐標為(mm),點E的坐標為(n)

OA=AB,EFOB,

AG=GE,

m-=n-m,即2m-n=

S四邊形OHGF=m2-(n-m)(m-)=m2-mn++m2-=m(2m-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共享單車應運而生.為了解某小區(qū)居民使用共享單車的情況,某研究小組隨機采訪該小區(qū)的10位居民,得到這10位居民一周內使用共享單車的次數(shù)分別為:17,12,15,20,17,07,26,17,9

1)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是   ,眾數(shù)是   ;

2)計算這10位居民一周內使用共享單車的平均次數(shù);

3)若該小區(qū)有200名居民,試估計該小區(qū)居民一周內使用共享單車的總次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本小題滿分10分)如圖,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shù)為常數(shù),且)的圖象交于A1,a)、B兩點.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及點B的坐標;

2)在x軸上找一點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滿足條件的點P的坐標及△PAB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ACB=90°,∠A=30°,點OAB中點,點P為直線BC上的動點(不與點B、點C重合),連接OC、OP,將線段OP繞點P順時針旋轉60°,得到線段PQ,連接BQ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BC上時,請直接寫出線段BQCP的數(shù)量關系.

(2)如圖2,當點PCB延長線上時,(1)中結論是否成立?若成立,請加以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3)如圖3,當點PBC延長線上時,若BPO=15°,BP=4,請求出BQ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反比例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象都經(jīng)過點(-2-1),且當x=3時這兩個函數(shù)值相等.

(1)求這兩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直接寫出當x取何值時,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問題呈現(xiàn):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圖1,AB和BC是⊙O的兩條弦(即折線ABC是圓的一條折弦),BC>AB,M是的中點,則從M向BC所作垂線的垂足D是折弦ABC的中點,即CD=AB+BD.下面是運用“截長法”證明CD=AB+BD的部分證明過程.


證明:如圖2,在CB上截取CG=AB,連接MA,MB,MC和MG
∵M是的中點,
∴MA=MC
……
請按照上面的證明思路,寫出該證明的剩余部分;
實踐應用:
(1)如圖3,已知△ABC內接于⊙O,BC>AB>AC,D是的中點,依據(jù)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可得圖中某三條線段的等量關系為BE=CE+ACBE=CE+AC;
(2)如圖4,已知等腰△ABC內接于⊙O,AB=AC,D為上一點,連接DB,∠ACD=45°,AE⊥CD于點E,△BCD的周長為4+2,BC=2,請求出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正方形ABCD中,點E在邊CD上,點P在線段AE上,且到A、BD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2、6,則四邊形BCDP的面積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三角形BCO是三角形BAO經(jīng)過某種變換得到的.

(1)寫出A,C的坐標;

(2)圖中A與C的坐標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如果三角形AOB中任意一點M的坐標為(x,y),那么它的對應點N的坐標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正方形ABCD的頂點A、B的坐標分別為(0,2)、(1,0),頂點C在函數(shù)y=x2+bx-1的圖象上,將正方形ABCD沿x軸正方向平移后得到正方形A′B′C′D′,點D的對應點D′落在拋物線上,則點D與其對應點D′之間的距離為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