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C在y軸的正半軸上,四邊形OABC為平行四邊形,OA=2,∠AOC=60°,以OA為直徑的⊙P經(jīng)過點C,交BC于點D,DE⊥AB,交AB于E.
(1)直接寫出點A和B的坐標;
(2)求證:DE是⊙P的切線.

解:(1)點A和B的坐標分別為(,1),(,2).

(2)證明:連接PC、PD,
∴PO=PC=PD(⊙P的半徑),∴∠PCO=∠AOC=60°,
又∵四邊形OABC為平行四邊形,∠AOC=60°,
∴∠DCQ=∠AOC=60°,
∴∠PCD=180°-∠PCO-∠DCY=60°,
∴∠PDC=∠PCD=60°
又∵四邊形OABC為平行四邊形,
∴∠B=∠AOC=60°,
已知DE⊥AB,∴∠BED=90°,
∴∠BDE=90°-∠B=30°,
∴∠PDE=180°-∠PDC-∠BDE
=180°-60°-30°=90°,
∴PD⊥DE,
∴DE是⊙P的切線.
分析:(1)延長BA與x軸交點F,已知四邊形OABC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F∥y軸,所以AF垂直于x軸,得直角三角形AOF,由已知OA=2,∠AOC=60°,得∠AOF=30°,所以AF=OA=1,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F=,所以得點A的坐標為(,1),連接AC,由圓周角定理得∠ACO=90°,得四邊形ACOF為矩形,所以OC=AF=1,又已知四邊形OABC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B=OC=1,所以BF=AB+AF=2,所以點B的坐標為(,2).
(2)要想證明DE是⊙P的切線.就得證PD⊥DE,連接PC、PD,得到∠PCO=60°,可證∠PCD=60°由已知平行四邊形又得∠B=60°,已知DE⊥AB,所以可證∠BDE=30°,從而證∠PDE=90°,即PD⊥DE.得證.
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圓周角定理及切線的判定.解答此題的關鍵是(1)通過延長BA交x軸于F,得到BF⊥x軸,得,∠AOC=60°到直角三角形AOF,求得OF和AF,再由圓周角定理和已知平行四邊形求得BF,從而確定點A、B的坐標.(2),通過已知,∠AOC=60°,得到,∠PDE=9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1、格點△ABC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B的坐標為(1,1).
(1)畫出△ABC向左平移3的單位長度的圖形△A1B1C1,再以原點O為位似中心,將△A1B1C1放大到兩倍(即新圖與原圖的相似比為2),在所給的方格圖中畫出所得的圖形△A2B2C2
(2)點A1的坐標為
(-1,3)
,在△A1B1C1內有一點M(a,b),則點M在△A2B2C2中的對應點N的坐標為
(2a,2b)或(-2a,-2b)
.(橫縱坐標可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2、(1)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先畫出△OAB關于y軸對稱的圖形,再畫出△OAB繞點O旋轉180°后得到的圖形.
(2)先閱讀后作答:我們已經(jīng)知道,根據(jù)幾何圖形的面積關系可以說明完全平方公式,實際上還有一些等式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加以說明,例如:
(2a+b)(a+b)=2a2+3ab+b2,就可以用圖1的面積關系來說明.
①根據(jù)圖2寫出一個等式
(a+2b)(2a+b)=2a2+5ab+2b2
;
②已知等式:(x+p)(x+q)=x2+(p+q)x+pq,請你畫出一個相應的幾何圖形加以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點A(-2,1),B(3,1),C(-2,-2),D(3,-2)四個點.
(1)線段AB、CD有什么關系?并說明理由;
(2)順次連接A、B、C、D四點組成的圖形,你認為它像什么?請寫出一個具體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1、△ABC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1)畫出△ABC關于原點對稱的△A1B1C1
(2)畫出△A1B1C1關于y軸對稱的△A2B2C2
(3)請直接寫出△AB2A1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Rt△ABC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1)畫出△ABC關于y軸對稱的△A1B1C1
(2)畫出將△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的△A2B2C2
(3)寫出點B1、A2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