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ABC中,D、E分別是AB、AC的中點,BE=2DE,延長DE到點F,使得EF=BE,連接CF.
(1)求證:四邊形BCFE是菱形;
(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積.

 

 

(1)證明:∵D、E分別是AB、AC的中點,
∴DE∥BC且2DE=BC,
又∵BE=2DE,EF=BE,
∴EF=BC,EF∥BC,
∴四邊形BCFE是平行四邊形,
又∵BE=FE,
∴四邊形BCFE是菱形;
(2)【解析】
∵∠BCF=120°,
∴∠EBC=60°,
∴△EBC是等邊三角形,
∴菱形的邊長為4,高為2,
∴菱形的面積為4×2=8

 

【解析】

從所給的條件可知,DE是△ABC中位線,所以DE∥BC且2DE=BC,所以BC和EF平行且相等,所以四邊形BCFE是平行四邊形,又因為BE=FE,所以是菱形;∠BCF是120°,所以∠EBC為60°,所以菱形的邊長也為4,求出菱形的高面積就可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青島版八年級上3.2+分式的約分 題型:選擇題

計算的結果為( 。

A.b B.a(chǎn) C.1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下第十章10.3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青島)一個不透明的口袋里裝有除顏色外都相同的5個白球和若干個紅球,在不允許將球倒出來數(shù)的前提下,小亮為了估計其中的紅球數(shù),采用如下方法:先將口袋中的球搖勻,再從口袋里隨機摸出一球,記下顏色,然后把它放回口袋中,不斷重復上述過程,小亮共摸了100次,其中有10次摸到白球.因此小亮估計口袋中的紅球大約有( )個.

A.45 B.48 C.50 D.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綏棱縣七年級五四制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題10分)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 6,-8,M、N、P為數(shù)軸上三個動點,點M從A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點N從點B出發(fā)速度為M點的3倍,點P從原點出發(fā)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

(1)若點M向右運動, 同時點N向左運動,求多長時間點M與點N相距54個單位?

(2)若點M、N、P同時都向右運動,求多長時間點P到點M,N的距離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九年級下第二十九章29.3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營口)右圖是某個幾何體的三視圖,該幾何體是( )

A.長方體 B.三棱柱 C.正方體 D.圓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若關于t的不等式組恰有三個整數(shù)解,則關于x的一次函數(shù)y=x-a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的公共點的個數(shù)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為CD上一點,連接AE、BD,且AE、BD交于點F,SDEF:SABF=4:25,則DE:EC= (    )

A.2:5 B.2:3 C.3:5 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兩圓的半徑分別是5和8,若兩圓相交,則兩圓的圓心距可以是( )

A.3 B.8 C.13 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黑龍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協(xié)會九年級中考三模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8分)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長線于點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圖1所示的位置擺放,該三角尺的直角頂點為F,一條直角邊與AC邊在一條直線上,另一條直角邊恰好經(jīng)過點B.

(1)在圖1中請你通過觀察、測量BF與CG的 長度,猜想并寫出BF與CG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 然后證明你的猜想;

(2)當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圖2所示的位置時,一條直角邊仍與AC邊在同一直線上,另一條 直角邊交BC邊于點D,過點D作DE⊥BA于點E.此時請你通過觀察、測量DE、DF與CG 的長度,猜想并寫出DE+DF與CG之間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證明你的猜想;

(3)當三角尺在(2)的基礎上沿AC方向繼續(xù)平 移到圖3所示的位置(點F在線段AC上,且點F與點C不重合)時,(2)中的猜想是否 仍然成立?(不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