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已知二次函數(shù)與坐標軸分別交于A、D、B三點,頂點為C!驹瓌(chuàng)】

(1)求tan∠BAC

(2)在y軸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DOP與△ABC相似,如果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3)Q是拋物線上一動點,使得以A、B、C、Q為端點的四邊形是一個梯形,請直接寫出滿足條件的Q點的坐標。(不要求寫出解題過程)

 



解:(1)把y=0代入,得

解得

即A(3,0),D(-1,0)

把x=0代入,得y=3

∴B(0,3)

把x=1代入

y=4,即C(1,4)。

過點C作CE⊥y軸,垂足為E。

∵△AOB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90°且BC=,AB=。

∴tan∠BAC=。。。。。4分

(2)①P在原點時,

∵PD=1,BP=3,∠BPD=∠ABC,且

即△DOP∽△ABC。。。。。。。。。。。。。。。。2分

②當P在y軸負半軸時,設P(0,a)

由①知∠DBP=∠BAC。

∴只需∠BDP=Rt∠即可。

此時,易證△BDO∽△DOP

∴OP=

∴P(0,)。。。。。。。。。。。。。。。。2分

②當P在y軸正半軸時,顯然△BDP不可能為Rt△。

∴所以滿足題意的P點為(0,0)或(0,)。

(3)(-2,-5),(4,-5),(2,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如圖1,在等邊△ABC中,點M是邊BC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B、C),聯(lián)結AM,以AM為邊作等邊△AMN,聯(lián)結CN.求證:∠ABC=∠ACN.

【類比探究】

(2)如圖2,在等邊△ABC中,點M是邊BC延長線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C),其它條件不變,(1)中結論∠ABC=∠ACN還成立嗎?請說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如圖3,在等腰△ABC中,BA=BC,點M是邊BC上的任意一點(不含端點B、C),聯(lián)結AM,以AM為邊作等腰△AMN,使頂角∠AMN=∠ABC.聯(lián)結CN.試探究∠ABC與∠ACN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xkb1.c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用直尺和圓規(guī),根據(jù)下列要求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1)作∠ABC的平分線BD交AC于點D;

(2)作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點E,交BC于點F。由(1)(2)可得,你發(fā)現(xiàn)了BEDF是什么四邊形?(原創(chuà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則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古希臘數(shù)學家丟番圖(公元250年前后)在《算術》中就提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不過當時古希臘人還沒有尋求到它的求根公式,只能用圖解等方法來求解。在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形如(a>0,b>0)的方程的圖解法是:以和b為兩直角邊做Rt△ABC,再在斜邊上截取BD=,則AD的長就是所求方程的解。

(1)請利用所給的線段和線段b,作出方程的解。

(2)說說上述求法的不足之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ABC中,∠C=90°,AC=12,BC=5,現(xiàn)在AC為軸旋轉(zhuǎn)一周得到一個圓錐。則該圓錐的側面積為  (     )

(A)130π       (B)90π        (C)25π         (D)65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分別是,則的取值范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O的半徑為R,C、D是直徑AB的同側圓周上的兩點,弧AC的度數(shù)為100°弧BC=2弧BD,動點P在線段AB上,則PC+PD的最小值為 (      )(原創(chuàng))

   A.R             B.R          C.R          D.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1)中的計算結果的規(guī)律填空:

(Ⅰ)當,的取值范圍是         . 

(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