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A、B兩點在正方形網(wǎng)格的格點上,每個方格都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點C也在格點上,且△ABC為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C共有
9
個.
分析:根據(jù)已知條件,可知按照點C所在的直線分兩種情況:①點C以點A為標準,AB為底邊;②點C以點B為標準,AB為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
解答:解:①點C以點A為標準,AB為底邊,符合點C的有5個;
②點C以點B為標準,AB為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符合點C的有4個.
所以符合條件的點C共有9個.
點評:此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來解決特殊的實際問題,其關鍵是根據(jù)題意,結合圖形,再利用數(shù)學知識來求解.注意數(shù)形結合的解題思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D=6.OA、OB的長是精英家教網(wǎng)關于x的方程x2-7x+12=0的兩個根,且OA>OB.
(1)求cos∠ABC的值;
(2)若E是x軸正半軸上的一點,且S△AOE=
163
,求經(jīng)過D、E兩點的直線的解析式,并判斷△AOE與△DAO是否相似,同時說明理由;
(3)點M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F在直線AB上,如果以A、C、F、M為頂點的四邊形為菱形,請直接寫出F點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xOy中,邊長為2的等邊△OAB的頂點B在第一象限,頂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另一等腰△OCA的頂點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現(xiàn)有兩動點P、Q分別從A、O兩點同時出發(fā),點Q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OC向點C運動,點P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沿A→O→B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即停止.
(1)求在運動過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積S與運動的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并寫出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2)在等邊△OAB的邊上(點A除外)存在點D,使得△OCD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D的坐標;
(3)如圖(2),現(xiàn)有∠MCN=60°,其兩邊分別與OB、AB交于點M、N,連接MN.將∠MCN繞著C點旋轉(0°<旋轉角<60°),使得M、N始終在邊OB和邊AB上.試判斷在這一過程中,△BMN的周長是否發(fā)生變化?若沒有變化,請求出其周長;若發(fā)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1,點O1在x軸的正半軸上,⊙O1與x軸交于C、D兩點,半徑為4的⊙O與x軸的負半軸交于G點.⊙O與⊙O1的交點A、B在y軸上,設⊙O1的弦AC的延長線交⊙O于F點,連接GF,且AF=2
2
GF
(1)求證:C為線段OG的中點;
(2)連接AO1,作⊙O1的弦DE,使DE∥AO1,求E點的坐標;
(3)如圖2,線段EA、EB(或它們的延長線)分別交⊙O于點M、N.精英家教網(wǎng)問:當點E在(不含端點A、B)上運動時,線段MN的長度是否會發(fā)生變化?試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拋物線C1:y=a(x-1)2+4與直線C2:y=x+b相交于點A(3,精英家教網(wǎng)0)和點B.
(1)求a、b的值;
(2)若P(t,y1),Q(2,y2)是拋物線C1上的兩點,且y1<y2,求實數(shù)t的取值范圍;
(3)如圖2,質地均勻的正四面體骰子的各個面上依次標有數(shù)字-1、1、3、4.隨機拋擲這枚骰子兩次,把第一次著地一面的數(shù)字m記做P點的橫坐標,第二次著地一面的數(shù)字n記做P點的縱坐標.則點P(m,n) 落在圖1中拋物線C1與直線C2圍成區(qū)域內(nèi)(圖中陰影部分,含邊界)的概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龍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一塊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圖擺放,斜邊AB在x軸上,直角頂點C在y軸正半軸上,已知點A(-1,0).

(1)請直接寫出點B、C的坐標:B
(3,0)
(3,0)
、C
(0,
3
(0,
3
;并求經(jīng)過A、B、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2)現(xiàn)有與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樣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把頂點E放在線段AB上(點E是不與A、B兩點重合的動點),并使ED所在直線經(jīng)過點C.此時,EF所在直線與(1)中的拋物線交于點M.
①設AE=x,當x為何值時,△OCE∽△OBC;
②在①的條件下探究: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PEM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寫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