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將一把三角尺放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頂點P在對角線AC上滑動,直角的一邊始終經(jīng)過點B,另一邊與射線DC相交于點Q.(如圖(1)、(2))
探究:設A、P兩點間的距離為x.
(1)當點Q在邊CD上時,線段PQ與線段PB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試證明你觀察得到的結論;
(2)當點P在線段AC上滑動時,△PCQ是否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點Q的位置,并求出相應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試說明理由.

分析 (1)過點P作MN∥BC,分別交AB、CD于點M、N,根據(jù)矩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證明△QNP≌△PMB,可證明PQ=PB;
(2)△PCQ可以成為等腰三角形.當點Q在DC邊上時,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x的方程;
當點Q在DC的延長線上時,由PQ=CQ,可得到x的方程;從而可求得滿足條件的x的值.

解答 解:(1)PB=PQ.
證明:過P作MN∥BC,分別交AB、DC于點M、N,則四邊形AMND和四邊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1).
∴NP=NC=MB.
∵∠BPQ=90°,
∴∠QPN+∠BPM=90°.
而∠PBM+∠BPM=90°,
∴∠QPN=∠PBM.
又∵∠QNP=∠PMB=90°,
∴△QNP≌△PMB.∴PB=PQ.
(2)△PCQ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
①方法一、當點P與點A重合時,點Q與點D重合,
這時PQ=QC,△PCQ是等腰三角形.
此時x=0.
方法二、當點Q在邊DC上,
由PQ2=CQ2得:(1-$\frac{\sqrt{2}}{2}$x)2+($\frac{\sqrt{2}}{2}$x)2=(1-$\sqrt{2}$x)2
解得x1=0,x2=$\sqrt{2}$(舍去);
②解法一:當點Q在邊DC的延長線上,且CP=CQ時,△PCQ是等腰三角形(如圖2).
此時,QN=PM=$\frac{{\sqrt{2}}}{2}x$,CP=$\sqrt{2}-x$,CN=$\frac{{\sqrt{2}}}{2}$CP=1-$\frac{{\sqrt{2}}}{2}x$.
∴CQ=QN-CN=$\frac{{\sqrt{2}}}{2}x-({1-\frac{{\sqrt{2}}}{2}x})=\sqrt{2}x-1$.
此時,得x=1.
解法二:當點Q在邊DC的延長線上,且CP=CQ時,△PCQ是等腰三角形(如圖2).
由于此時,∠CPQ=$\frac{1}{2}$∠PCN=22.5°,
∴∠APB=90°-22.5°=67.5°,∠ABP=180°-(45°+67.5°)=67.5°.
∴∠APB=∠ABP.
∴AP=AB=1.
∴x=1.
故當點P在線段AC上滑動時,△PCQ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四邊形的綜合應用,涉及正方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勾股定理等知識.在(2)中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分別得到關于x的方程是解題的關鍵.本題考查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有一定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已知拋物線y=x2+mx+7與x軸的一個交點是(3-$\sqrt{2}$,0),求m=-6,另一個交點坐標是(3+$\sqrt{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某商場有一款春季大衣,如果打八折出售,每件可盈利200元,如果打七折出售,每件還可以盈利50元,那么這款大衣每件的標價是1500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正比例函數(shù)y=$\frac{3}{2}$x的圖象經(jīng)過點A,點A的縱坐標為6,反比例函數(shù)y=$\frac{m}{x}$的圖象也經(jīng)過點A,第一象限內(nèi)的點B在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上,過點B作BC∥x軸,交y軸于點C,且AC=AB,求:
(1)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直線AB(一次函數(shù))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若反比例函數(shù)y=$\frac{k}{x}$(k≠0)經(jīng)過(-2,3),則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一定經(jīng)過(  )
A.(-2,-3)B.(3,2)C.(3,-2)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已知a,b,c是△ABC的三條邊的邊長,且p=$\frac{a}{b+c}$+$\frac{c+a}$+$\frac{c}{a+b}$,則( 。
A.存在三角形使得p=1或p=2B.0<p<1
C.1<p<2D.2<p<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塊磚的質量為m,體積為V,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質量分別為m1,m2(m1>m2),體積分別為V1,V2,則( 。
A.$\frac{m}{V}$=$\frac{{m}_{1}}{{V}_{1}}$=$\frac{{m}_{2}}{{V}_{2}}$B.$\frac{m}{V}$>$\frac{{m}_{1}}{{V}_{1}}$>$\frac{{m}_{2}}{{V}_{2}}$
C.$\frac{{m}_{1}}{{V}_{1}}$=$\frac{{m}_{2}}{{V}_{2}}$≤$\frac{m}{V}$D.$\frac{{m}_{2}}{{V}_{2}}$=$\frac{{m}_{1}}{{V}_{1}}$≥$\frac{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校八年級同學到野外上數(shù)學活動課,為測量池塘兩端A、B的距離,設計了如下方案:

(Ⅰ)如圖1,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直接到達A、B的點C,連接AC、BC,并分別延長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測出DE的距離即為AB的長;
(Ⅱ)如圖2,先過B點作AB的垂線BF,再在BF上取C、D兩點使BC=CD,接著過D作BD的垂線DE,交AC的延長線于E,則測出DE的長即為AB的距離.
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1)方案(Ⅰ)是否可行?若可行,請證明;
(2)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請證明;
(3)方案(Ⅱ)中若僅滿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否.(填是或否,不用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計算:
(1)(-$\frac{1}{2}$x2y)3•(-3xy22=-$\frac{9}{8}$x8y7
(2)(-2a2)(3ab2-5ab3)=-6a3b2+10a3b3
(3)5x(x2+2x+1)-(2x+3)(x-5)=5x3+8x2+12x+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