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點D、E分別是△ABC的邊AB、AC的中點,且DE=2,則BC=_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AB=10.
(1)如圖①,若點D、E分別是AC、BC邊的中點,求DE的長;
(2)如圖②,若點A1,A2把AC邊三等分,過A1,A2作AB邊的平行線,分別交BC邊于點B1,B2,求A1B1+A2B2的值;
(3)如圖③,若點A1,A2,…,A10把AC邊十一等分,過各點作AB邊的平行線,分別交BC邊于點B1,B2,…B10.根據(jù)你所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A1B1+A2B2+…+A10B10的結果.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ADC=60°,等邊△AEF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
(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等邊△AEF的外心;
(2)若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記等邊△AEF的外心為點P.
①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②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試判斷
1
DM
+
1
DN
是否為定值?若是,請求出該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1.∠EAF=∠ADC=60°,∠EAF的兩邊分別交邊DC、CB于點E、F.當∠EAF繞點A旋轉時,點E、F始終分別在邊DC、CB上移動.
(1)特殊發(fā)現(xiàn):如圖1,若點E、F分別是邊DC、CB的中點.求證:菱形ABCD對角線AC、BD交點O即為△AEF的外心;
(2)記△AEF的外心為點P.
①如圖2.求證:△AEF為等邊三角形;
②猜想驗證:如圖2.猜想△AEF的外心P落在哪一直線上,并加以證明;
(3)拓展運用:如圖3,當△AEF面積最小時,過點P任作一直線分別交邊DA于點M,交邊DC的延長線于點N,當MN⊥AD于M時,
1
DM
+
1
DN
的值為
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數(shù)軸上點A、B、C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3,+7,x.
(1)求線段AB的長;
(2)若AC=4,①求x的值;②若點M、N分別是AB、AC的中點,求線段MN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等腰Rt△ABC和等腰Rt△AED中,∠ACB=∠AED=90°,且AD=AC
精英家教網(wǎng)
(1)發(fā)現(xiàn):如圖1,當點E在AB上且點C和點D重合時,若點M、N分別是DB、EC的中點,則MN與EC的位置關系是
 
,MN與EC的數(shù)量關系是
 

(2)探究:若把(1)小題中的△AED繞點A旋轉一定角度,如圖2所示,連接BD和EC,并連接DB、EC的中點M、N,則MN與EC的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仍然能成立嗎?若成立,請以逆時針旋轉45°得到的圖形(圖3)為例給予證明位置關系成立,以順時針旋轉45°得到的圖形(圖4)為例給予證明數(shù)量關系成立,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