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明在研究由矩形紙片折疊等邊三角形之后,經(jīng)過探究,他用圓形紙片也折疊出了等邊三角形,以下是他的折疊過程:第一步:將圓形紙片沿直徑AM對折,然后打開;第二步:將紙片沿折痕BC翻折使點M落在圓心I處,然后打開,連接AB、AC.

(1)在圖③中BC與IM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垂直平分;
(2)小明折疊出的△ABC是等邊三角形嗎?請你說明理由.

分析 (1)利用折疊的性質(zhì)易得IM垂直平分BC,BC垂直平分IM,即BC和IM互相垂直平分;
(2)連結IB、BM、MC,如圖,由BC和IM互相垂直平分可判斷四邊形BMCI為菱形,易得△IBM和△TMC為等邊三角形,則∠BIM=∠CIM=60°,然后根據(jù)圓周角定理得到∠BAC=$\frac{1}{2}$∠BIC=60°,加上AB=AC,于是可判斷△ABC為等邊三角形.

解答 解:(1)∵圓形紙片沿直徑AM對折,
∴IM垂直平分BC,
∵紙片沿折痕BC翻折使點M落在圓心I處,
∴BC垂直平分IM,
即BC和IM互相垂直平分;
故答案為互相垂直平分;
(2)△ABC為等邊三角形.理由如下:
連結IB、BM、MC,如圖,
∵BC和IM互相垂直平分,
∴四邊形BMCI為菱形,
∴IB=BM=MC=IC,
∴IB=BM=MC=IC=IM,
∴△IBM和△TMC為等邊三角形,
∴∠BIM=∠CIM=60°,
∴∠BAC=$\frac{1}{2}$∠BIC=60°,
而AM垂直平分BC,
∴AB=AC,
∴△ABC為等邊三角形.

點評 本題考查了折疊的性質(zhì):折疊是一種對稱變換,它屬于軸對稱,折疊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位置變化,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也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己知函數(shù)y=-$\frac{4}{3}$x+4的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分別為點A、B,點C與點B關于
x軸對稱,動點P、Q分別在線段BC、AB上(點P不與點B、C重合).且∠APQ=∠
ABO
(1)點A的坐標為(3,0),AC的長為5;
(2)判斷∠BPQ與∠CAP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3)當△APQ為等腰三角形時,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計算(6xy-8y)÷(-2y)的結果為(  )
A.3x-4B.-3x+4C.6xy+4yD.-3x-8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計算:$\frac{3{x}^{2}}{3x+1}$+$\frac{9{x}^{2}}{3x+1}$-3x+1-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已知x=$\frac{a}{b+c}$,y=$\frac{c+a}$,z=$\frac{c}{a+b}$,求$\frac{x}{1+x}$+$\frac{y}{1+y}+\frac{z}{1+z}$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在△ABC中,∠B=90°,AB=6厘米,BC=8厘米.點P從A點開始沿AB邊向點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動(到達點B即停止運動),點Q從B點開始沿BC邊向點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動(到達點C即停止運動).
(1)如果P、Q分別從A、B兩點同時出發(fā),經(jīng)過幾秒鐘,△PBQ的面積等于△ABC的三分之一?
(2)如果P、Q兩點分別從A、B兩點同時出發(fā),而且動點P從A點出發(fā),沿AB移動(到達點B即停止運動),動點Q從B出發(fā),沿BC移動(到達點C即停止運動),幾秒鐘后,P、Q相距6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已知在Rt△ABC中,∠ACB=90°,點D為AB中點,CD=5,sinA=$\frac{3}{5}$,則BC=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已知A(3,2)是平面直角坐標中的一點,點B是x軸負半軸上一動點,聯(lián)結AB,并以AB為邊在x軸上方作矩形ABCD,且滿足BC:AB=1:2,設點C的橫坐標是a,如果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D點的坐標,那么D點的坐標是(2,$\frac{6-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在△ABC中,AD是角平分線,點E在AB上,且AE=DE.
(1)△BDE與△BCA相似嗎?為什么?
(2)已知AB=10,AC=6,求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