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圖(1),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x+3交x軸于A,交y軸于B,在x軸正半軸上取一點C,使△ABC的面積為6.
精英家教網(wǎng)
(1)求∠BAC的度數(shù)和點C的坐標;
(2)求△ABC的外心O′的坐標;
(3)如圖(2),以O′為圓心O′A為半徑作⊙O′,另有點P(-
13
-1,0)
,直線PT切⊙O′于T.當點O′在平行于y軸的直線上運動(⊙O′的大小變化)時,PT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求其變化范圍;若不變化,求出PT的長度.
分析:(1)根據(jù)已知,直角坐標系中,直線y=x+3交x軸于A,交y軸于B,求出A、B兩點的坐標.首先確定△AOB是直角三角形,進而根據(jù)AO、BO的長求出∠BAC的度數(shù);再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AC的長度,進而求出C點的坐標.
(2)根據(jù)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垂直平分線的特殊關系.求出AB垂直平分線的解析式,再求出AC垂直平分線的解析式.根據(jù)這兩個解析式求出交點的坐標,即△ABC的外心O′的坐標.
(3)根據(jù)(2)確定出O′運行的軌跡,
連接PO′,TO′,AO′,設直線x=-1與x軸交點為E.
構造Rt△TPO′、Rt△AO′E、Rt△PO′E,根據(jù)勾股定理及圓O′的直徑,得PT2=O′P2-O′A2,O′A2=O′E2+AE2,PE2=O′P2-O′E2.進而得出PT2=O′P2-O′E2-AE2=PE2-AE2
根據(jù)點E在直線x=-1時,且在x軸上求出E點坐標
進而求出PE,AE.
最終求出PT的長度.
解答:精英家教網(wǎng)解:(1)由
y=x+3
y=0
,得A(-3,0),
y=x+3
x=0
,得B(0,3),
∴OA=OB=3.
∵∠AOB=90°,
∴∠BAC=45°.
∵△ABC的面積為6,
1
2
×AC×OB=6

∴AC=4,∴OC=AC-OA=1,
∵點C在x軸正半軸上,
∴點C坐標為(1,0).

(2)由(1)可知:△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是直線y=-x,
∵線段AC的垂直平分線是直線x=-1,點O是線段AB、AC垂直平分線的交點,
∴由
y=-x
x=-1
,得點O′的坐標為(-1,1).

(3)PT的長度不會發(fā)生變化.
解:由(2)可知點O′在平行于y軸的直線上運動且經(jīng)過點(-1,1),
即點O′在直線x=-1上運動.
如圖,連接PO′,TO′,AO′,設直線x=-1與x軸交點為E.
∵PT切⊙O′于T,
∴∠PTO′=90°,
由勾股定理,得PT2=O′P2-O′T2
∵O′A=O′T,∴PT2=O′P2-O′A2
在Rt△AO′E中,∠O′EA=90°,
∴O′A2=O′E2+AE2
在Rt△PO′E中,∠O′EP=90°,
∴PE2=O′P2-O′E2,
∴PT2=O′P2-O′E2-AE2=PE2-AE2
∵點E在直線x=-1時,且在x軸上,
∴E(-1,0).
∴PE=
13
,AE=2,
PT=
PE2-AE2
=
(
13
)
2
-22
=
13-4
=3
點評:此類題目是函數(shù)、圓、直角三角形知識的綜合運用.難點在第(3)題,解決的根據(jù)是多次運用勾股定理,建立起線段間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從地面上的點P測得大樓的某扇窗戶A的仰角為37°,再從點P測得該大樓窗戶A正上方的另一扇精英家教網(wǎng)窗戶B,這時PA平分∠BPC.若點P到大樓的水平距離PC為10米.
(1)求∠BPC的度數(shù);
(2)試求窗戶B到地面的豎直高度BC(精確到0.1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南通一模)已知:如圖,直y=2x+b交x軸于點B,交y軸于點C,點A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AO=CO,△ABC的面積為12.
(1)求b的值;
(2)若點P是線段AB中垂線上的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PBC成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試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3)點Q為線段AB上一個動點(點Q與點A、B不重合),QE∥AC,交BC于點E,以QE為邊,在點B的異側作正方形QEFG.設AQ=m,△ABC與正方形QEFG的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試求S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直線l1:y=-x+4與坐標軸分別相交于點A、B,與直線l2y=
13
x
相交于點C.
(1)求點C的坐標;
(2)如圖1,平行于y軸的直線x=1交直線l1于點E,交直線l2于點D,平行于y軸的直x=a交直線l1于點M,交直線l2于點N,若MN=2ED,求a的值;
(3)如圖2,點P是第四象限內(nèi)一點,且∠BPO=135°,連接AP,探究AP與BP之間的位置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直y=2x+b交x軸于點B,交y軸于點C,點A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AO=CO,△ABC的面積為12.
(1)求b的值;
(2)若點P是線段AB中垂線上的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PBC成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試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3)點Q為線段AB上一個動點(點Q與點A、B不重合),QE∥AC,交BC于點E,以QE為邊,在點B的異側作正方形QEFG.設AQ=m,△ABC與正方形QEFG的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試求S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年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中考數(shù)學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直y=2x+b交x軸于點B,交y軸于點C,點A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AO=CO,△ABC的面積為12.
(1)求b的值;
(2)若點P是線段AB中垂線上的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PBC成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試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3)點Q為線段AB上一個動點(點Q與點A、B不重合),QE∥AC,交BC于點E,以QE為邊,在點B的異側作正方形QEFG.設AQ=m,△ABC與正方形QEFG的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試求S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