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在?ABCD中,AE⊥BC,垂足為E,AB=5,BC=8,sinB=$\frac{4}{5}$,那么S△CDE=10.

分析 首先由已知條件和勾股定理得出AE=4,BE=3,求出CE=5,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得出S△CDE

解答 解:在△ABE中,AE⊥BC,AB=5,sinB=$\frac{AE}{AB}$=$\frac{4}{5}$,
∴AE=4,
∴BE=$\sqrt{A{B}^{2}-A{E}^{2}}$=3,
∴CE=BC-BE=8-3=5,
∴S△CDE=$\frac{1}{2}$CE•AE=$\frac{1}{2}$×5×4=10;
故答案為:10.

點評 本題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運用、勾股定理的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由三角函數(shù)和勾股定理求出AE和BE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在反比例函數(shù)y=$\frac{1-k}{x}$的圖象的任一支上,y都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的值可以是( 。
A.-1B.0C.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腰為5,底為8,則底邊上的高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ABC中,∠C=90°,∠A=30°.
(1)用尺規(guī)作圖作AB邊上的垂直平分線DE,交AC于點D,交AB于點E.(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作法和證明)
(2)連接BD,求證:DE=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1)計算:($\frac{1}{3}$)0+$\sqrt{27}$-|-3|+tan45°;    
(2)計算:(x+2)2-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計算$\sqrt{27}$×$\sqrt{\frac{1}{3}}$-$\root{3}{8}$的結果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在矩形ABCD中,AB=m,BC=4,點M為邊BC的中點,點P為邊CD上的動點(點P異于C,D兩點).連接PM,過點P作PM的垂線與射線DA相交于點E(如圖).
設CP=x,DE=y.
(1)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若點P在線段DC上運動時,點E總在線段AD上,求m的取值范圍;
(3)當m=8時,是否存在點P,使得點D關于直線PE的對稱點F落在邊AB上?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計算:$\root{3}{8}$-|-2|-sin60°=-$\frac{\sqrt{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數(shù)學實踐活動小組實地測量山峰與山下廣場的相對高度AB,器測量步驟如下:
(1)在測點C處安置測傾器,測得此時山頂A的仰角為30°;
(2)在測點C與山腳B之間的D處安置測傾器(C、D與B在同一直線上,且C、D之間的距離可以直接測得),測得此時山頂上石塔頂部E的仰角為45°;
(3)已知測傾器的高度CF=DG=1.5米,并測得CD之間的距離為288米;若石塔的高度為12米,請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求出山峰與山下廣場的相對高度AB.($\sqrt{3}$≈1.732,$\sqrt{2}≈1.414$,結果保留整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