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記錄,根據(jù)實驗設(shè)計和現(xiàn)象回答問題。

試管號碼
A
B
C
D
E
加入物質(zhì)
糨糊、清水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鹽酸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
溫度
37℃
37℃
37℃
100℃
0℃
時間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加入碘液后的現(xiàn)象
變藍
不變藍
變藍
變藍
變藍
 
1)若為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則以      為一組對照實驗。
2)若為探究酸堿度(PH值)對唾液消化作用的影響,則以      為一組對照實驗。
3)若為探究溫度對唾液消化作用的影響,則以      為一組對照實驗。
4)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唾液中含有      ,可以消化      ,唾液中的      ,發(fā)揮作用所需條件是酸堿度和      。
5)A和D是否能構(gòu)成一組科學(xué)工作者的探究實驗?
                                                                    

(1)A和B
(2)B和C
(3)B和D、E
(4)唾液淀粉酶    淀粉   唾液淀粉酶適宜的溫度
(5)不能

解析試題分析: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實驗共有四組對照實驗:A試管和B試管、B試管和C試管、B試管和D試管、B試管和E試管。
(1)若以A和B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變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加入唾液的B組是實驗組,未加入唾液的A組為對照組。
(2)若以B和C為一組對照實驗,則變量是鹽酸(即溶液的酸堿度),目的是探究酸堿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加入鹽酸的C組是實驗組,沒有加入鹽酸的B組為對照組。
(3)若以B、D和E為一組對照實驗,則實驗變量是溫度,目的是探究高溫或低溫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4) 通過A試管和B試管的比較可以知道唾液中含有對淀粉有消化作用的酶,即唾液淀粉酶;通過B試管和C試管的比較可以知道,酸性環(huán)境影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唾液中加入鹽酸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通過B試管和D試管的比較可以知道高溫破壞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通過B試管和E試管的比較知道,低溫抑制了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通過B、D和E的比較可知,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7℃,分析以上實驗結(jié)果可知,唾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所需要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酸堿度。
(5)A和D不能構(gòu)成一組對照實驗,因為實驗變量有2個,變量不唯一。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nèi)的化學(xué)消化。
點評:此題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溫度、PH值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響,難度一般,解此題的關(guān)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設(shè)計,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
試管 加入的物質(zhì)(ml) 處理溫度(℃) 處理時間(min)
1號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10
2號 淀粉糊(2ml)+唾液(2ml) 100 10
3號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10(1)完成表中各項處理后,再每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滴碘液,將出現(xiàn)藍色變化的試管是
1號試管和2號試管
1號試管和2號試管
,其原因是
淀粉沒有被分解
淀粉沒有被分解

(2)無藍色變化的試管是
3號試管
3號試管
,說明其中的淀粉已被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分解.
(3)2號試管和3號試管對比說明了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適宜溫度是37℃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適宜溫度是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小明打算做一個觀察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實驗,他在1號、2號兩只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淀粉糊,其他操作如表所示:
試管 加入清水 加入唾液 控制條件 檢驗方法
1號 0mL 2mL 振蕩搖勻,37℃水浴加熱10分鐘 加兩滴碘液
2號 2mL 0mL 振蕩搖勻,37℃水浴加熱10分鐘 加兩滴碘液(1)本實驗用37℃水浴,是因為
唾液淀粉酶在37℃下消化能力最強
唾液淀粉酶在37℃下消化能力最強

(2)1號、2號試管冷卻后各加入2滴碘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分別是:1號試管
不變藍
不變藍
,2號試管
變藍
變藍

(3)發(fā)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分別是:1號試管
淀粉被分解為麥芽糖
淀粉被分解為麥芽糖
,2號試管
淀粉沒被消化
淀粉沒被消化
,從而得出的結(jié)論是: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Ⅰ下表是進行某實驗時不同的處理方法,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
  • <label id="o9rge"><legend id="o9rge"><ins id="o9rge"></ins></legend></label>
    試管 加入物質(zhì)(ml) 處理溫度 處理時間
     1號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C 10min
    2號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C 10min(1)完成表中各處理后,再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兩滴碘液,將出現(xiàn)藍色的試管是
    1
    1
    ,其原因是
    淀粉沒有被分解
    淀粉沒有被分解

    (2)另一支試管不出現(xiàn)藍色,說明其中的淀粉已被
    唾液淀粉
    唾液淀粉
    酶消化,本實驗中設(shè)置1號試管的目的是
    對照
    對照

    (3)將試管放到37°C的溫水中加熱的目的是
    37°C是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最適宜的溫度
    37°C是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最適宜的溫度

    Ⅱ下表是初三?一班李明同學(xué)的平日食譜及食譜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試分析回答:
    <rp id="o9rge"><strike id="o9rge"></strike></rp>
      • 食物種類 日攝入
        量(克)
        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蛋白質(zhì)(克) 維生素C(毫克) 鈣(毫克) 鐵(毫克)
        饅頭 1000 8 28 3.2
        青菜 500 1.2 24 32 1.4
        牛奶 100 3 1 104 0.4
        豬肉 100 12 6 1.6(1)營養(yǎng)學(xué)家研究提出:成年人的蛋白質(zhì)供給量應(yīng)不少于80克/天,鈣供給量應(yīng)不少于于0.8克/天,青少年因處于生長發(fā)育旺盛階段,其蛋白質(zhì)和鈣的供給量應(yīng)更高.若李明長期按該食譜進食,攝入的蛋白質(zhì)能否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不能
        不能
        ;有無可能患缺鈣癥?
        有可能
        有可能

        (2)李明認為“青菜基本沒有營養(yǎng)價值”,于是近來減少了對青菜的食用量.他這樣做最容易引發(fā)什么病癥?請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簡要分析說明:
        少吃青菜就會缺乏維生素C,引發(fā)壞血病
        少吃青菜就會缺乏維生素C,引發(fā)壞血病

        (3)李明近來常常感覺乏力、頭暈.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建議他要注意合理營養(yǎng).據(jù)此,你認為他可能是患了什么?
        貧血
        貧血

        (4)試寫出李明攝食后,其中的蛋白質(zhì)在體內(nèi)充分消化需要哪些消化液的參與?
        胃液、腸液、胰液
        胃液、腸液、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9?沈陽)下表是進行某實驗時的處理方法,據(jù)表回答下列問題.
              • 試管 加入物質(zhì)(mL) 處理溫度 處理時間
                1號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10min
                2號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10min(1)完成表中各項處理后,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2滴碘液,出現(xiàn)藍色的試管是
                1號
                1號
                ,其原因是
                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
                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

                (2)另一支試管不出現(xiàn)藍色,說明其中的淀粉已被--酶分解,本實驗中設(shè)置1號試管的目的是
                對照
                對照

                (3)將試管放到37℃溫水中加熱的目的是
                37℃是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強的溫度
                37℃是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強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
                <span id="o9rge"></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