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水分被大樹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種組織把水運輸?shù)饺~子上去的
[     ]
A.
B.
C.
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的有關圖解和材料,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A圖中顯示,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澆水.5年后,柳樹長到了82千克,而稱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約只減少了90克.
材料二:B圖中顯示,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在另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栽植物,且都供給足夠的食物和飲水.他發(fā)現(xiàn)與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夠長時間正常的生活,而另一只鐘罩里的老鼠則很快死去了.
(1)從材料二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B
B

A.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有機物  
B.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混濁的空氣
C.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原料  
D.無機物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材料
(2)材料A中柳樹從一顆小樹苗長成大樹,是細胞分裂和
細胞生長
細胞生長
的結果.
(3)在海爾蒙特的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無機鹽
無機鹽
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了的緣故.而柳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
蒸騰
蒸騰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了.
(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證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該實驗應選取
A
A
兩裝置進行對照
A.甲與乙      B.乙與丙           C.甲與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閱讀下面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的有關圖解和材料,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魔方格

材料一:A圖中顯示,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澆水.5年后,柳樹長到了82千克,而稱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約只減少了90克.
材料二:B圖中顯示,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在另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栽植物,且都供給足夠的食物和飲水.他發(fā)現(xiàn)與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夠長時間正常的生活,而另一只鐘罩里的老鼠則很快死去了.
(1)從材料二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A.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有機物  
B.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混濁的空氣
C.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原料  
D.無機物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材料
(2)材料A中柳樹從一顆小樹苗長成大樹,是細胞分裂和______的結果.
(3)在海爾蒙特的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______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了的緣故.而柳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______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了.
(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證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魔方格

該實驗應選取______兩裝置進行對照
A.甲與乙      B.乙與丙           C.甲與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萍鄉(xiāng)四中九年級(下)月考生物試卷(4月份)(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閱讀下面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的有關圖解和材料,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A圖中顯示,17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澆水.5年后,柳樹長到了82千克,而稱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約只減少了90克.
材料二:B圖中顯示,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在另一個密閉的鐘罩內(nèi)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栽植物,且都供給足夠的食物和飲水.他發(fā)現(xiàn)與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夠長時間正常的生活,而另一只鐘罩里的老鼠則很快死去了.
(1)從材料二的實驗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有機物  
B.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為動物呼吸變得混濁的空氣
C.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原料  
D.無機物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主要材料
(2)材料A中柳樹從一顆小樹苗長成大樹,是細胞分裂和    的結果.
(3)在海爾蒙特的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了的緣故.而柳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了.
(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證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該實驗應選取    兩裝置進行對照
A.甲與乙      B.乙與丙           C.甲與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