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如表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請利用如表回答相關問題:
(1)氦元素與氬元素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_____。
(2)氮元素與磷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主要是因為_____。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結(jié)構(gòu)的共同之處是_____。
(4)由11號和17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陽離子的符號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對“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后誰先熄滅?”這一問題,甲、乙兩同學有不同的認識: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實驗中將兩支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一會兒后,都熄滅了.原因是
(2)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
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
(3)本實驗條件下,甲同學的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nèi)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從著火燃燒的高樓房間中逃離,正確的方法是 .
A、用濕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勢跑出 C、沿墻角迅速爬向門外 D、打開窗戶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4月11日某市自來水廠出現(xiàn)了嚴重的苯含量超標事故.苯是一種液體,無色透明,有香味,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本身也可作為有機溶劑.在常溫下,苯還是一種易燃的化合物,它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毒性,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有損害,也是一種致癌物,長期接觸苯可引起白血病等.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質(zhì)的是_____(填一點,下同);描述苯的化學性質(zhì)的是_____;描述苯的用途的是_____.
(2)寫出苯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基,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護和節(jié)約。認真觀真觀察A、B兩裝置圖,并填空。
(1)寫出B裝置中檢驗甲中氣體時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在B裝置反應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是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能。
(2)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中,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填A或B)_____。
(3)A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紗布、砂石起到了_____作用。
(4)若B中乙試管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為10mL,則甲試管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為_____;正極氣體檢驗的方法是_____。
(5)下列實驗能證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實驗是_____(填序號),
A 水的電解 B 水的蒸發(fā) C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D 水的凈化
(6)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zhì),可利用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方法凈化,其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
(7)硬水給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很多麻煩,生活中可用_____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常用_____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8)2018年某市初中畢業(yè)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試題是“水的凈化”,請你與小波一起實驗,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燒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該操作可除去水樣中的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雜質(zhì)。
②小波將渾濁的水樣過濾后,得到的水仍渾濁,其原因可能是_____(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句中表達的因果關系正確的是( )
A. 分子很小,所以分子之間沒有空隙
B.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沒有發(fā)生變化
C. 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一個比值,因此沒有確定的數(shù)值
D. 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數(shù),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材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見證者,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系十分密切。
(一)生活中的金屬
(1)沒有鎂的存在,就不能形成葉綠素,也就沒有光合作用,這里的鎂是指_____。
A 單質(zhì) B 元素 C 原子
(2)家用熱水瓶內(nèi)膽上的銀白色金屬是_____,傳統(tǒng)血壓計中的金屬_____
(3)硬鋁、不銹鋼是常見的金屬材料。它們屬于_____(選填“合金”或“純金屬”)。
(4)為了減少和避免雷電對高層建筑的危害,需安裝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避雷裝置,這主要是利用了金屬材料的_____。(填序號)
A 密度大 B 導電性 C 導熱性 D 熔點高
(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實驗探究)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將24.0g某種鐵的氧化物粉末放入玻璃管中,充分反應后,得到黑色固體粉末。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其數(shù)據(jù)如下表:
反應前 | 充分反應后 | |
Ⅰ 組 |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zhì)量為44.0g | 玻璃管和固體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36.8g |
Ⅱ 組 | 試管和所盛溶液的總質(zhì)量為30.0g | 洗氣瓶和瓶中物質(zhì) 的總質(zhì)量為32.1g |
(交流討論)
(1)實驗時應先通CO氣體,其作用是_____。
(2)該實驗裝置有一明顯的不妥,你認為是_____。
(3)實驗數(shù)據(jù)應該選擇_____ 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來確定黑色粉末的成分,不選擇另一組的理由是_____(答一點即可)。最終計算結(jié)果表明:鐵的氧化物粉末粉化學式是_____。
(三)成分分析
(查閱資料)用CO還原Fe2O3煉鐵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3Fe2O3+CO2Fe3O4+CO2
階段2:Fe3O4+CO3FeO+CO2
階段3:FeO+COFe+CO2。
改進上述實驗裝置,并用溫控加熱裝置代替酒精燈探究CO與一定量的氧化鐵反應。加熱時固體質(zhì)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溫度控制在300℃﹣﹣500℃范圍時,固體質(zhì)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_____。
(2)圖中H點對應的固體成分是_____
(3)圖中M點對應a的質(zhì)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對一包放置在外面一段時間的“504雙吸劑”固體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1).氧化鐵會與鹽酸反應,反應后溶液顏色呈黃色,方程式為Fe2O3 +6HCl ═2FeCl3 + 3H2O
(2).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反應的方程式為:Fe+2FeCl3═3FeCl2
(3).氧化鈣俗稱生石灰,氧化鈣會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方程式為CaO+ H2O═Ca(OH)2
(作出猜想)大家認為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CaO、Ca(OH)2、CaCO3
你認為還可能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寫化學式)
(實驗探究)甲同學的方案: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jié)論 |
(1)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加足量蒸餾水溶解。 | 固體溶解時試管外壁發(fā)燙,試管底部有不溶物。 | 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_。 |
(2)另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 固體逐漸消失,有大量無色氣體產(chǎn)生,將氣體通入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并得到淺綠色溶液。 | 固體中一定有_____、_____ 石灰水變渾濁的方程式_____ |
(實驗質(zhì)疑)通過甲同學的實驗,猜想中物質(zhì)不能確定有無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儀器的名稱:a_____,b_____。
(2)用高錳酸鉀固體制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裝入藥品前應先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3)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b中應加入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如用E裝置收集CO2,則氣體應從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塊狀固體和液體不加熱制取氣體時,改用C裝置(多孔隔板用來放塊狀固體)代替B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答出一點即可)。
(5)某研究小組為確定合適的金屬制取氫氣,擬用定量的方法測量A1和Zn分別與鹽酸反應的快慢,設計了右圖所示的裝置(實驗中采用表面積相同的鋁片和鋅片)。
①用鋁和鹽酸反應時觀察到:剛開始時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比較慢,稍后明顯加快,原因是鋁的表面有保護層。寫出鋁形成保護層的化學方程式_____。
②實驗時反思:實驗前要除去金屬表面的銹,你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空氣可以制取促進農(nóng)作物生長的肥料。其生產(chǎn)流程如圖:
(1)Ⅰ中單質(zhì)甲的化學式_____。
(2)Ⅱ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3)Ⅲ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