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促進社會發(fā)展。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汽車輪胎、玻璃屬于復合材料 B. 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C. 在鐵制品表面鍍鋅,可以防銹 D. 農業(yè)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中,先將甲中液體滴入丙中,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氣球恢復原狀;再將乙中液體滴入丁中,氣球又明顯鼓起。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滴管甲 | 燒杯丙 | 滴管乙 | 燒杯丁 | |
① | 水 | 硝酸銨 | 稀硫酸 | 生鐵 |
② | 水 | 濃硫酸 | 稀鹽酸 | 草木灰 |
③ | 水 | 生石灰 | 食醋 | 鎂條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室溫時,將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塑料袋會很快鼓起 B. 塑料袋內二氧化碳分子變大
C. 塑料袋的溫度很快降低 D. 塑料袋內分子運動速率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探究銅、銀、鋁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實驗①:將銅絲插入Al2(SO4)3溶液;實驗②:將銅絲插入AgNO3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由實驗①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
B. 由實驗②可知金屬活動性:Cu>Ag
C. 由實驗①②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Ag
D. 若使用鋁、銀與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吸煙有害健康,因為香煙中含有劇毒的尼古丁(C10H14N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尼古丁中含有氮氣 B. 尼古丁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2g
C. 尼古丁中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D. 尼古丁是由26個原子構成的有機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魚能在水中生存說明氧氣易溶于水 B. 可以用木炭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 氧氣能支持燃燒,因此常用作燃料 D. 增大氧氣濃度,可以促進完全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選用的試劑與方法錯誤的是
A. Cu(NO3)2溶液(AgNO3):加入足量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B. KCl固體(MnO2):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C. N2(O2):將混合氣體緩緩通過灼熱的銅網
D. CaO(CaCO3):煅燒固體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4個圖像分別對應4個變化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A. 電解水
B. 將一定量的60℃硝酸鉀飽和溶液冷卻至室溫
C. 等質量的鎂、鋁分別與相同濃度的足量稀硫酸反應
D. 向一定量CuSO4和K2SO4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K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已成為一門中心學科,生產生活離不開化學。
(1)雞、魚、肉、蛋中富含的營養(yǎng)素是___。
(2)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蔗糖溶液,需要水的體積是___mL。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
(4)借助___的吸附性能清除水中色素和異味,利用洗潔精的___作用能洗去油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石灰水與鹽酸反應時,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
(1)該實驗是將___(填石灰水或稀鹽酸)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
(2)如圖所示的a、b、c三點中,___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CaCl2和HCl,___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3)檢驗c點溶液中含有Ca(OH)2,可以選用___(填序號)。
①pH試紙 ②CO2 ③CuSO4溶液 ④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