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8412  168420  168426  168430  168436  168438  168442  168448  168450  168456  168462  168466  168468  168472  168478  168480  168486  168490  168492  168496  168498  168502  168504  168506  168507  168508  168510  168511  168512  168514  168516  168520  168522  168526  168528  168532  168538  168540  168546  168550  168552  168556  168562  168568  168570  168576  168580  168582  168588  168592  168598  168606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探究中,
①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的實驗方案:在集氣瓶內(nèi)放足量紅磷,塞緊橡皮塞,用放大鏡聚集太陽光來引燃紅磷,待紅磷火焰熄滅且集氣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如果實驗成功,那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主要現(xiàn)象有產(chǎn)生大量白煙、水倒吸入集氣瓶約占$\frac{1}{5}$體積.

②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方案:將足量鎂粉點燃后放入鐘罩裝置進行實驗,寫出鎂粉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燃燒完畢冷卻后水幾乎占滿整個鐘罩,已知鎂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請推測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鎂不僅和氧氣反應,還與氮氣發(fā)生反應.如果將圖2中鎂粉換成碳粉進行相同實驗,則不能 (能或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③丙同學設計了如圖3的實驗方案:反應容器是由兩個針筒和中間的玻璃管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容器內(nèi)留有30mL空氣.加熱等銅絲的溫度升高后,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觀察到亮紅色的銅絲表面覆蓋著一層黑色物質(反應方程式:2Cu+O2 $\stackrel{△}{→}$ 2CuO),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反應前容器內(nèi)空氣體積反應后容器內(nèi)氣體體積
30mLX mL
Ⅰ.反應后容器內(nèi)氣體體積X理論上為24mL.
Ⅱ.如果反應結束后測得容器內(nèi)氣體體積為28mL,假設裝置氣密性完好,那造成實驗有誤差的原因可能是銅絲過少 (試舉一個即可).
④十八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為了研究空氣的組成設計的實驗如圖4,實驗原理是汞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會反應生成紅色的氧化汞粉末.當年拉瓦錫在觀察到汞表面浮起紅色渣滓后,還繼續(xù)加熱了12天才停止實驗,他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保證把裝置內(nèi)的氧氣全部反應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是一個密閉體系中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分別代表氫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①反應后還應再填入一個以下哪種微粒A.

②該反應過程中共涉及到4種物質.
③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實驗室用加熱固體高錳酸鉀(KMnO4)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氣,反應后生成錳酸鉀(K2MnO4)、二氧化錳和氧氣.
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②完全反應后試管中固體剩余物是錳酸鉀(易溶于水)和二氧化錳(難溶于水),要將這兩種固體分離可以按以下流程進行操作.

I.操作M的名稱是過濾,固體A是MnO2
II.玻璃棒在操作N中的作用是分散熱量,防止結焦飛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013年8月,第十二屆全運會主火炬在遼寧省沈陽市奧體中心體育場被點燃,熊熊圣火見證了中國健兒在本次全運會上的精彩表現(xiàn).
①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由兩種元素組成,各元素的質量之比為9:2,1mol丙烷中約含有1.806×1024個碳原子.
②歷史上人們嘗試使用過很多物質作為火炬中的燃料,例如硫.寫出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燃燒時產(chǎn)生藍紫色火焰,但硫不適合做火炬燃料,原因是產(chǎn)物會污染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在氮氣、二氧化碳、氧氣、氦氣、氫氣五種物質中,選擇合適的物質用化學式填空:
①性質很穩(wěn)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氣球或飛艇:He;
②常溫下密度最小的氣體:H2
③排放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實驗操作中,“先”與“后”的順序正確的是( 。
A.制備氣體,先裝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用膠頭滴管取用試劑,先擠癟膠頭排出空氣,后伸入試劑中吸取試劑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氣體,先停止加熱,后把導管移出水槽
D.檢查反應容器的氣密性,先用兩只手捂住容器的外壁,后將導管一端浸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關于化學反應C+O2$\stackrel{點燃}{→}$CO2的理解錯誤的是( 。
A.碳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B.碳與純氧發(fā)生反應,會發(fā)出明亮的白光
C.每1mol碳和1mol氧氣點燃后反應生成1mol二氧化碳
D.每1g碳和1g氧氣反應生成2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圖示“錯誤操作”與圖下面“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試劑粘附在試管壁上
B.
引起中毒
C.
液體會沖出試管
D.
讀數(shù)不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
A.產(chǎn)生大量的熱B.生成黑色固體C.火星四射D.產(chǎn)生白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的單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下為固態(tài)B.在空氣中含量也最多
C.可用作燃料D.元素以游離態(tài)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