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7234  167242  167248  167252  167258  167260  167264  167270  167272  167278  167284  167288  167290  167294  167300  167302  167308  167312  167314  167318  167320  167324  167326  167328  167329  167330  167332  167333  167334  167336  167338  167342  167344  167348  167350  167354  167360  167362  167368  167372  167374  167378  167384  167390  167392  167398  167402  167404  167410  167414  167420  167428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請運用所學知識判斷:
(1)某物質不含碳元素和氫元素,它可能是③(填序號).
①酸   ②堿   ③鹽   ④氧化物   ⑤有機物
(2)有等質量的鎂和鐵,鎂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硫酸中,鐵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結果可能的是①④(填序號).
①反應后鎂有剩余   ②反應后鐵有剩余
③反應后稀硫酸有剩余   ④反應后稀鹽酸有剩余
⑤剩余鐵的和鎂的質量相等   ⑥消耗的稀硫酸和稀鹽酸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是( 。
A.鑒別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分別將它們溶于水
B.制取Cu(OH)2:將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過濾
C.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將氣體通過NaOH溶液
D.鑒定溶液中含SO42-:加入過量鹽酸,無沉淀生成,再加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的化學知識后,走進實驗室做了如圖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導熱 性(填一條物理性質)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氧氣直接接觸.欲除去鐵銹可用稀鹽酸洗的方法,鐵制品除銹時不能 (填“能”或“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
(3)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CO2的軟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證明CO2 與NaOH溶液中的溶質確實發(fā)生了反應,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且燒杯②中液體換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時,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是紅色逐漸褪去變?yōu)闊o色.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屬于復分解反應(填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學校興趣小組同學準備進行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實驗時,發(fā)現(xiàn)實驗臺上擺放的藥品中(如圖甲),有一裝溶液的試劑瓶未蓋瓶蓋且標簽破損,于是決定對這瓶溶液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獲得信息】酸、堿、鹽的性質實驗中用到含有鈉元素的是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提出猜想】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鈉溶液;二:氫氧化鈉溶液;三:碳酸鈉溶液.
【實驗推斷】
(1)小張取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得出結論:該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鈉溶液溶液,理由是氯化鈉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變色;
(2)小李另取樣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小李得出結論: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3)小夏認為小李的結論不完全正確,理由是露置于空氣中的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反應也生成碳酸鈉.小組同學討論后一致認為還需要進行如下實驗:
【繼續(xù)探究】另取樣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對OH-檢驗造成干擾;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
【實驗結論】這瓶溶液是NaOH溶液.
【探究啟示】實驗取完藥品后應立即蓋好瓶蓋.
【拓展遷移】若該溶液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乙所示,反應的實質表達式為:
H++OH-═H2O,則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是Na+、Cl-(填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實驗室制取氣體常常用到下列裝置,根據(jù)給出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
(2)若該實驗選擇裝置A來制取氫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選用的裝置是AD(填字母).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小王同學用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取CO2并檢驗其有關性質,觀察到燒杯中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不合理是a(填序號).
a.產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變紅
b.產生的CO2與H2O反應生成H2CO3,使石蕊試液變紅
c.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溶于水,使石蕊試液變紅
欲制取一瓶純凈又干燥制得的 CO2,可使氣體連續(xù)兩次通過F裝置,其中所盛的藥品依次是D、B(填序號).
A.氫氧化鈉固體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  D.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5)小李同學在實驗室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NH3).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X.X的化學式為:H2O.
②制取并收集NH3,應該從上圖中選擇的收集裝置是E.(填序號).
③NH3是一種堿性氣體,干燥時不能選用下列干燥劑中的B.(填序號).
A.固體氫氧化鈉               B.濃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和基本反應類型
(1)硫在空氣中燃燒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化合反應;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3)木炭在空氣中燃燒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化合反應;
(4)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小欣在課外資料中獲知NH3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氧化銅反應.
【提出問題】NH3是不是與H2、CO等一樣將氧化銅還原成銅?
【查閱資料】
(1)氨氣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X+N2,則X的化學式為H2O.
(2)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
(3)濃硫酸可吸收氣體氨氣.
【實驗設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酒精燈等未畫出)

【討論】
(1)實驗中,當觀察到量氣管內液面不再下降,說明氧化銅已反應完全.當A裝置中氧化銅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氨氣至玻璃管冷卻的目的是防止灼熱的銅被氧化.
(2)B裝置的作用檢測反應是否有水生成.
(3)D裝置用于測定N2體積,連接A、B、C裝置,將氨氣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后,再連接上D裝置,其目的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請根據(jù)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在t2℃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的關系為相等.
(2)t1℃時,8g的乙物質放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形成的溶液為飽和(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取等質量t1℃的甲、乙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質量的水后,恢復至t1℃,甲、乙溶液的質量關系是乙>甲.
(4)某溫度下,甲、乙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0%.在該溫度下,分別向30g甲、50g乙固體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熱至完全溶解,同時各蒸發(fā)掉50g水并恢復原溫度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BC(填序號).
A、甲、乙均有晶體析出
B、只有乙析出晶體
C、此溫度下,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D、甲、乙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下表中除雜方法正確的是A
選項物質所含雜質除雜質的方法
A二氧化錳炭粉空氣中灼燒
B氧化鈣碳酸鈣加水溶解,過濾
C硫酸銅溶液硫酸亞鐵加入銅粉,過濾
D氯化鈉固體泥沙加水溶解、過濾、蒸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