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比較、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據(jù)一些反應事實推導出的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號 | 化學反應事實 | 影響反應的因素 |
A | 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而在氧氣中能劇烈燃燒 | 反應物濃度 |
B | 碳常溫下不與氧氣發(fā)生反應,而在點燃時能與氧氣反應 | 反應溫度 |
C | 雙氧水在常溫下較難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分解 | 催化劑 |
D | 銅片在空氣中很難燃燒,銅粉在空氣中較易燃燒 | 反應物的種類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jù)報道,化學家創(chuàng)造出對CO2有較強吸收能力的糖粉狀物質﹣“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干水吸收的CO2過程中只發(fā)生物理變化 |
| B.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 |
| C. |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運動 |
| D. | 干水是一種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做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 使用紅磷的量越多,最終進入集氣瓶的水也越多 |
| B. | 本實驗可以證明空氣含有N2、O2、CO2和稀有氣體 |
| C. | 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硫或木炭 |
| D. | 若實驗過程中,燃燒匙插入集氣瓶的速度太慢,會影響測定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4H2CO3”中,包含著“1,2,3,4”四個數(shù)字.下列對這四個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 “1”表示碳元素的個數(shù) | B. | “2”表示每個分子中氫原子的個數(shù) |
| C. | “3”表示每個分子中氧原子的個數(shù) | D. | “4”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把分別盛滿甲、乙、丙氣體的試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對甲、乙、丙氣體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 | 甲、乙、丙氣體都易溶于水 | B. | 乙氣體比甲氣體更易溶于水 |
| C. | 不可以用排空氣方法收集甲氣體 | D. | 可以采用排水集氣方法收集丙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區(qū)分兩種不同物質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 | 用水區(qū)分CuO粉末與MnO2粉末 |
| B. | 用澄清石灰水區(qū)分氮氣與二氧化碳 |
| C. | 用看顏色區(qū)分鐵片與銅片 |
| D. | 用加熱的方法區(qū)分碳酸氫銨固體與蔗糖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氧氣能支持燃燒,可用作燃料 |
| B. | 鐵生銹是因為鐵與空氣中的氧氣等發(fā)生了緩慢的氧化反應 |
| C. | 工業(yè)上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屬于分解反應 |
| D. | 魚類能在水中生存,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