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1993  112001  112007  112011  112017  112019  112023  112029  112031  112037  112043  112047  112049  112053  112059  112061  112067  112071  112073  112077  112079  112083  112085  112087  112088  112089  112091  112092  112093  112095  112097  112101  112103  112107  112109  112113  112119  112121  112127  112131  112133  112137  112143  112149  112151  112157  112161  112163  112169  112173  112179  112187  211419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2分)燒杯中, 50 g的稀硫酸恰好與金屬鋅完全反應,生成氫氣0.2g。求: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化合反應2A+B2==2AB中,A與B2反應的質(zhì)量關系如右
圖所示,現(xiàn)將6gA和8g 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的質(zhì)量是
A.9g
B.11g
C.12g
D.1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3分)在煤中加入適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環(huán)保煤”,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弱二氧化硫?qū)諝獾奈廴�。燃燒時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為:
2CaO+mSO2+O2nCaSO4
請回答下列問題:(1)m的值是   ▲   ;
(2)若煤廠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鈣80%的生石灰1400 t,則理論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3分)某課外興趣小趣對一批鐵樣品(含有雜質(zhì),雜質(zhì)既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進行分析,甲、乙、丙二位同學分別進行實驗,其中只有一位同學所取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請你認真分析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哪位同學所取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答:   ▲  。
(2)計算鐵樣品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華新水泥廠化驗室為了測定某礦山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取石灰石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在燒杯中反應(假設石灰石樣品中雜質(zhì)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反應前
反應后
實驗數(shù)據(jù)
燒杯和稀鹽酸的質(zhì)量
石灰石樣品的質(zhì)量
燒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質(zhì)量
150 g
12 g
157.6 g
 (1)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        g。(1分)
(2)求該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6分)燒杯中裝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已知該溶液中含H2SO4的質(zhì)量為9.8 g。某同學為測定該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zhì)量,向燒杯中逐漸
(3)畫出在該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質(zhì)量與生成沉淀質(zhì)量變化關系的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常用鋅塊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若用6.5克鋅和稀硫酸完全反應。則:
(1)可制取多少克氫氣?
(2)理論上需要質(zhì)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溶液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6分)某煉鐵廠用含F(xiàn)e2O3的鐵礦石冶煉10 t含雜質(zhì)2%的生鐵,至少需要一氧化碳的質(zhì)量是多少?標準狀況下,一氧化碳的體積是多少?(標準狀況下,一氧化碳的密度為1.25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配制500g20%的稀鹽酸,需要38%的濃鹽酸多少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向8gCuO粉末中加入100g 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求:
這種硫酸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