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質(zhì)中所含少量雜質(zhì)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物 質(zhì)
所含雜質(zhì)
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
B
CO氣體
CO2
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并干燥
C
Fe粉
Cu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過濾并干燥
D
CaO固體
CaCO3
加水溶解,過濾
 
B
除雜質(zhì)的兩個要求:一是不影響主要物質(zhì),二是不帶入新的雜質(zhì);稀鹽酸與NaOH溶液、Na2CO3均發(fā)生反應,故A錯;當把稀硫酸加到鐵粉、銅粉的[]混合物中后,鐵粉被反應了,而要除去的卻是銅粉,故C錯;水能生石灰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而碳酸鈣不溶于水,故D也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雜質(zhì)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不正確的一組是(    )
選項
   物質(zhì)
 所含雜質(zhì)
   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03
   適量Ca(OH)2溶液、過濾
    B
    N2氣體
    02
   將氣體緩緩通過灼熱的足量銅網(wǎng)
    C
    CuO
    Cu
   足量稀硫酸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D
    FeS04
    CuS04
   足量金屬鐵、過濾、結(jié)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區(qū)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質(zhì),所加試劑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確的是(  )
組別
需區(qū)分的物質(zhì)
所加試劑或方法
試劑或方法1
試劑或方法2
A
硬水和軟水
加肥皂水
導電試驗
B
碳銨與磷礦粉
聞氣味
加水溶解
C
蘇打和小蘇打
稀鹽酸
碳酸鈉溶液
D
真黃金和假黃金                   
觀察顏色
在空氣中灼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6分)氫氣、氧氣、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是我們本學期學習中最為熟悉的五種氣體,請根據(jù)一定的依據(jù)對他們進行分類,請仿照示例填定下表。
分類依據(jù)


示例:是否具有可燃性
H2、CO、CH4
O2、CO2
①是否具有毒性
                 
                   
                 
CO2
H2、O2、CO、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物質(zhì),可用酚酞加以鑒別的是
A.鹽酸和食鹽溶液B.硫酸和氯化銨溶液
C.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D.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右圖是某燃煤發(fā)電廠處理廢氣的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過程中有分解反應發(fā)生
B.此過程中S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改變
C.使用此廢氣處理裝置可減少酸雨的形成
D.整個過程的反應可表示為:SO2+ CaCO3 ="==" CaSO4 +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甲、乙、丙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其轉(zhuǎn)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1)若甲為黑色單質(zhì),甲、乙、丙中都含有相同的一種元素。則乙物質(zhì)是____;甲丙的化學方程式__  _  _。
(2)若甲物質(zhì)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氧化物,甲物質(zhì)與乙物質(zhì)的組成元素相同,乙常溫下呈液態(tài)。則乙物質(zhì)是____;甲丙的化學方程式_  _  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2010山東聊城填空4)(8分)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劑是經(jīng)過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極細小的碳酸鈣粉末,它的生產(chǎn)過程如下:

(1)A物質(zhì)是         ;
(2)請①②③從三個反應中選擇一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并指明反應②的基本反應類型           。
(3)二氧化碳有許多用途,請舉出其中一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10紅河11)在家庭中能完成許多有趣的小實驗。小紅所做家庭小實驗中方法不正確的是(    )
A.用燃燒的方法鑒別蠶絲和滌綸B.用肥皂水區(qū)別硬水和軟水
C.聞氣味鑒別酒和水D.用食醋鑒別蔗糖和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