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如圖裝置測定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其方法是分別測定通氫氣前后玻璃管(包 括氧化銅)的質量差和 U 型管(包括堿石灰)的質量差,計算得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大于 1﹕8.下列對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I、Ⅱ裝置之間缺少干燥裝置
B.III 裝置干燥劑量不足,水沒有被完全吸收
C.CuO 沒有全部被還原
D.Ⅱ裝置中玻璃管內有水冷凝

分析 m(H):m(O)>1:8,有兩種可能,①H的質量增大;②O的質量減;
通過實驗圖,還有一點要明白,O的質量是通過Ⅱ中減少的質量來求算的,H的質量是通過Ⅲ-Ⅱ來求算的.

解答 解:氫元素的質量是干燥管中的質量變化減去裝置II的質量變化.氧元素的質量為裝置II的質量變化.
A、如果I和II之間少干燥,那么就會有部分啟普發(fā)生器中的水分進入干燥U形管,那么測得的H2O就會變多,而在橫向玻璃管中測得的O的質量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用H2O的質量減去O的質量就是H的質量,那么H的質量就要變大,所以結果符合題意;
B、III 裝置干燥劑量不足,就會使得空氣中的水蒸氣被堿石灰吸收,使得水的質量偏大,而在橫向玻璃管中測得的O元素的質量是不會改變的,所以H元素的質量就要變大,mH:mO偏大,不符合題意.
C、題目中用的是質量差,和CuO有沒有完全反應無關,不符合題意;
D、II中有H2O冷卻的話,那么就會使玻璃管的前后質量差減小,也就是測得的O的質量較實際要小,所以相應的H就要變多,所以結果符合題意;
應選AD

點評 典型的實驗探究題,熟練掌握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性質和實驗才能準確解答該題,要分析清楚每步實驗的目的即可準確解答該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發(fā)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牛奶變質B.清洗蔬菜C.鋼絲球刷碗D.榨取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已知實驗室中有三瓶無色氣體,請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驗證它們分別是空氣,氮氣,氧氣中的哪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我們常通過對比實驗來獲得信息.根據(jù)下圖所示三個對比實驗回答問題:

(1)實驗A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下的白磷不燃燒,這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2)實驗B中,通過試管b和試管c內現(xiàn)象的對比,說明鐵釘銹蝕的條件之一是與水接觸;
(3)實驗C中,試管b內剩余的Ca(OH)2粉末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中,正確的是( 。
A.用燃著的木條區(qū)分CO2和N2B.用聞氣味的方法區(qū)分酒精和蒸餾水
C.用看顏色的方法區(qū)分鐵絲和銅絲D.用灼燒的方法區(qū)分葡萄糖和面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某NaHCO3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以下實驗:稱量樣品置于燒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化學方程式為
NaHCO3+HCl═NaCl+H2O+CO2↑.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試計算:(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物質樣品消耗稀鹽酸質量反應后溶液質量
質量(g)975.480
(1)樣品中NaHCO3的質量是8.4g;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100克某濃度的硫酸恰好與13克的鋅完全起反應.請計算:
(1)完全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4克(結果精確到0.1克)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20℃時,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以下是實驗操作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A(填序號).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快溶解速率.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g,應該選擇100(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操作步驟可概括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等.
(4)誤差分析:在量取水的體積時如果俯視讀數(shù),則導致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若將100g 5%的氯化鈉溶液質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應蒸發(fā)50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了物質不屬于合金的是( 。
A.B.四氧化三鐵C.黃銅D.生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