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對下列儀器進行了磨砂處理的是( 。
A.試管B.集氣瓶C.燒杯D.量筒

分析 磨砂處理是讓化學器具之間的接觸面更光滑、接合更緊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儲存化學藥品或者需要密閉使用的容器都要磨砂.

解答 解:A、試管用于少量物質的反應,不需要磨砂處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集氣瓶用來收集氣體和儲存氣體,在集氣瓶上面周圍經過了磨砂處理,容易使毛玻璃片與它密封,故選項符合題意.
C、燒杯通常用作反應容器,不需要磨砂處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D、量筒用來量取一定量的液體,不需要磨砂處理,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使用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發(fā)現忘記滴加指示劑,此時,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1)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作出猜想】(A)溶質可能是CaCl2與Ca(OH)2  
(B)可能是CaCl2
(C)溶質可能是CaCl2與HCl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實驗設計】
①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認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氫氧化鈣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②小華想用碳酸鈉溶液來驗證后兩種猜想,請你幫他完成實驗,填寫如表表格:
實驗步驟預計現象預計結論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了白色沉淀猜想(B)正確
開始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產生沉淀猜想(C)正確
【交流反思】為確定猜想(C)正確,下列幾種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D(填字母).
A.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B.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鋅粉冒氣泡
C.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反應后的溶液,涂抹在pH試紙上,測溶液的pH<7
D.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根據下列儀器,回答問題:

用上述儀器的編號填寫:①用來溶解物質的容器是C;②加熱試管內的液體物質時,用來夾持試管的儀器是D;③將硫粉放入集氣瓶中燃燒,所用的儀器是B;④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體需要用E;⑤量取一定體積液體時所用的儀器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牛奶變酸B.植物的光合作用C.衛(wèi)生球變小D.鋼鐵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下列物質的變化過程中,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性質的是( 。
A.鋼錠軋成鋼板、木棍燃燒
B.汽油揮發(f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液態(tài)水凝成冰、銅在潮濕空氣中生成銅綠
D.鐵受熱熔化、石蠟能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檢驗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離子,你認為合理的方法是(  )
A.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B.先加鹽酸,再加BaCl2溶液
C.加入BaCl2和鹽酸的混合溶液D.先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根據以下固液常溫型制備氣體的3個裝置圖,試填空.

(1)正在產生氣體的裝置是乙、丙(填序號);
(2)停止產生氣體的裝置是甲(填序號),這是由于關閉活塞(填操作方法)容器內的壓強增大,將固體和液體反應物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用適當的化學符號填寫下列空白:
(1)1個亞鐵離子Fe2+;(2)2個鈉原子2Na;
(3)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分子H2O、H2CO3、CO2;(4)正三價鐵元素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學式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發(fā)生改變?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呢?甲、乙、丙三位同學按下面的步驟進行探究:
(1)提出假設: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不變.
(2)設計并進行實驗,甲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的藥品如圖A所示,乙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B所示,他們在反應前后都進行了規(guī)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寫出A、B兩個實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Na2CO3+2HCl=2NaCl+H2O+CO2↑.丙進行了圖C所示的實驗,在一根用細銅絲吊著的長玻璃棒兩端,分別繞上粗銅絲,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燈給a端銅絲加熱數分鐘.停止加熱后冷卻,他觀察到的現象是a端上銅絲變黑、玻璃棒a端下沉.
(3)實驗結論:
甲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
乙、丙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不相等.
(4)你認為甲的結論正確,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結論正確的理由是: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5)導致其他實驗結論錯誤的原因是B實驗反應后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C實驗a端銅絲增加了氧元素的質量.因此,如果有氣體參與反應或者生成物中有氣體的反應,則一定要設計反應在密閉裝置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