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某地區(qū)的霧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質NH4NO3、
NaNO3、BaCl2、MgCl2、Na2SO4。某同學收集了該地區(qū)的霧霾,經(jīng)必要的處理后得到試樣溶液,設計并完成了下圖所示實驗。
根據(jù)以上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該同學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試樣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
B.沉淀D的化學式為BaCO3
C.試樣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D.該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下列物質①氫氣;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鎂;⑥礦泉水;⑦空氣;⑧四氧化三鐵;⑨石灰水;⑩銅絲。按照要求進行分類。
⑴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
⑵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⑶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對下列有關概念的認識正確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屬于合成材料
C.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應是指能夠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黃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雜質不含硫元素)是我國大多數(shù)硫酸廠制取硫酸
的主要原料。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為測定某黃鐵礦中FeS2含量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假設
每步反應均完全)。
【查閱資料】 ①4FeS2+11O2 2Fe2O3+8SO2
②Na2SO3+H2O2=Na2SO4+H2O
【實驗探究】
Ⅰ. 稱取1.60 g黃鐵礦樣品放入下圖所示裝置(夾持和加熱裝置省略)的石英管中,從a處不斷地緩緩通入空氣,高溫灼燒石英管中的黃鐵礦樣品至反應完全。
Ⅱ. 反應結束后,將乙瓶中的溶液進行如下處理:
【問題討論】
(1)Ⅰ中裝置中甲瓶內盛放的試劑是氫氧化鈉溶液,其作用是 。
【含量測定】
(2)Ⅱ中最終得到的4.66g固體是 (填物質的名稱或化學式)。
(3)計算該黃鐵礦中FeS2的質量分數(shù)。(請寫出計算過程)
【交流反思】
(4)如果缺少甲裝置,則最終測得FeS2的質量分數(shù)將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Ⅱ中證明所加BaCl2溶液過量的方法是 。
【拓展應用】
工業(yè)上以黃鐵礦為原料生產(chǎn)硫酸的工藝流程圖如下所示:
(6)接觸室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瘜W實驗室現(xiàn)有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但在實驗中常需要用到較稀的硫酸。要把100g上述濃硫酸稀釋成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質量是 g。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用途十分廣泛,請寫出稀硫酸的一種用途 。
(7)依據(jù)生產(chǎn)硫酸的工藝流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為使黃鐵礦充分燃燒,需將其粉碎
B.催化劑能夠提高SO2的反應速率和產(chǎn)量
C.SO2可做為生產(chǎn)硫酸的原料循環(huán)再利用
D.沸騰爐排出的礦渣可供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熱播讓廚房再次成為人們施展廚藝的舞臺,其實廚房也是同學們的家庭實驗室,利用廚房中的物品不可以進行的實驗是
A.探究鐵制品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B.比較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著的火柴檢查天然氣管道是否漏氣 D.探究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P + O2 P2O5 B. 4Fe + 3O2 2Fe2O3
C. 2KMnO4 K2MnO4 + MnO2 +O2↑ D. 2Fe+3H2SO4═Fe2(SO4)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硝酸鉀與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t2℃時,兩物質的等質量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固體質量
較大的是 的溶液。
(2)t2℃時,將50g水加入盛有25g氯化鉀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
得到氯化鉀溶液的質量是 g。保持溫度不變,往該燒杯
中再加入5g水,充分攪拌后,氯化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當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鉀時,可用 方法提純
硝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