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氮氣是由分子構成
B.當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二氧化碳的分子間隙沒有了
C.物質熱脹冷縮是由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發(fā)生改變
D.同種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不同種原子不能結合成分子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分析,氮氣是由分子構成,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隔,物質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發(fā)生改變,不同種原子也能結合成分子.

解答 解:A、氮氣是由氮氣分子構成的,故A說法正確;
B、當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二氧化碳的分子間隙變小了,不是沒有了,故B說法錯誤;
C、物質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發(fā)生改變,而不是大小,故C說法錯誤;
D、不同種原子也能結合成分子,例如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故D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 此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物質構成的知識等即可順利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并注明反應類型(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1)點燃鎂條作信號彈: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化合反應);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分解反應);
(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4)硫磺在空氣中燃燒: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化合反應);
(5)過氧化氫分解: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汽車是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汽車行駛過程中的能量來源是化學能
(2)汽車電路中的導線大都是銅制的,這是利用了金屬銅的延展性和導電性.
(3)鋁質承載式車身結構逐漸替代鋼制,一部分原因是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銹蝕.噴漆可以延緩銹蝕,其防銹原理是隔絕氧氣和水.
(4)在汽車尾氣管上安裝凈化裝置,可使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氣體在催化劑的表面發(fā)生反應,產生兩種無毒的氣體,分別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單質和氣體化合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NO$\frac{\underline{\;催化劑\;}}{\;}$N2+2CO2,反應前后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2、0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試管,b:集氣瓶.
(2)若選擇②與④組合制取并收集氧氣,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檢驗氧氣的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氧氣.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下列組合可行的是BD.(已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氧氣、氫氣等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同學們在做氧氣性質實驗時,將系在火柴上繞城螺旋狀的細鐵絲點燃后伸入集氣瓶內,有的現(xiàn)象明顯,有的不明顯,導致現(xiàn)象不明顯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未等待火柴快燒盡時就將細鐵絲伸入盛氧氣的集氣瓶中
B.收集的氧氣不純
C.細鐵絲有點生銹了
D.排水法收集的氧氣瓶內有水殘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從下列儀器中,選擇相關的適合儀器,將其編號填寫在相應的空格處.

(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
a膠頭滴管  c漏斗  e滴瓶   h坩堝鉗
(2)取用氧化銅粉末用g
(3)給物質加熱用f
(4)過濾用c
(5)鎂帶燃燒b.
(6)量取15mL水用到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是水的電解示意圖,請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敘述能夠獲得的信息

宏觀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
微觀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已知相對原子質量:鈉23、鎂24、鋁27,一個標準碳原子的質量為nkg,現(xiàn)有質量都為mkg的鈉、鎂、鋁三塊金屬.
(1)試分別求出鈉、鎂、鋁的原子個數(shù).
(2)通過計算和比較,你能得出結論是相同質量的金屬,相對原子質量越小,原子個數(shù)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裝置或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探究CO2的性質
B.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C.
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
D.
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