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
(1)如圖所示的是電解水的實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試管______(填字母)中收集到的氣體是氫氣
(2)純凈的水屬于______(選填“單質”或“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不利于節(jié)約用水的是______(填字母,答案不唯一)
A.減少使用洗潔精   B.推廣使用節(jié)水水龍頭 
C.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澆灌草坪 D.洗手擦肥皂時,開著水龍頭.
(1)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
通電
.
2H2↑+O2↑;由電解水的實驗結論“正氧負氫、氫二氧一”,a試管與電源的負極相連,收集到的氣體是氫氣.
(2)水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3)A.減少使用洗潔精,能減少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的使用量,有利于節(jié)約用水,故選項錯誤.
B.推廣使用節(jié)水水龍頭,有利于節(jié)約用水,故選項錯誤.
C.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澆灌草坪,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不利于節(jié)約用水,故選項正確.
D.洗手擦肥皂時,開著水龍頭,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不利于節(jié)約用水,故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1)2H2O
通電
.
2H2↑+O2↑;a;(2)化合物;(3)C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0日照23)水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是一切生物體的最基本組成成分。請回答下列問題:
(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確認水是由___和____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利用沉淀、____、吸附和蒸餾等方法可以凈化水。
(3)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較多的水叫硬水,較少的水叫軟水。生活中怎樣簡便快捷的區(qū)別硬水和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水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下列有關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氧化物
B.用肥皂水可以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C.電解水時,電源的正極產(chǎn)生氫氣,負極產(chǎn)生氧氣
D.凈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幾種單一凈化水的方法中,得到的水純度最高的是
A.吸附B.蒸餾C.靜置沉淀D.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表示電解水的簡易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用到的電源是______,并在圖中標出電源正負極;
(2)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反應,電解水一段時間后,試管乙中收集到的氣是______,檢驗乙試管中氣體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水是由______組成的,這個實驗也驗證了在化學反應里,______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正極產(chǎn)生______,它能______,負極產(chǎn)生______,它能______,正、負兩極氣體的體積比為______,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此反應屬于______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水的電解實驗.
(1)寫出該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該反應屬于______類型.
(2)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觀察水分解的現(xiàn)象B.研究水分解產(chǎn)物的性質
C.探究水分解的條件D.驗證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
(3)在電解水的過程中,不發(fā)生變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寫名稱).
(4)檢驗b管中產(chǎn)物的方法是用點燃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開活塞,看到的現(xiàn)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同學使用如圖所示裝置,試驗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清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A裝置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說明有______生成;
B裝置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為______說明有______進入B裝置.
(2)在C處放置燃著的酒精燈,目的是______.
(3)如用該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高溫下與氧化鐵反應,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工業(yè)上運用該原理煉鐵,2000噸含氧化鐵75%的鐵礦石,在理論上可制得______噸含雜質4%的生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