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用上圖表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稱量NaCl時,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圖⑤所示,游碼標尺示數見下圖,則稱取的NaCl質量為______________;若當時藥品與砝碼放反了,稱取藥品的質量應為______________。
(4)根據計算需要量取水的體積是_____________ml (水的密度為1g/mL),應選擇____________的量筒(選50ml或100ml或200ml);讀數時,視線與應該與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西安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八)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化學與生活、生產緊密相關。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農作物的增產需要化肥,以下幾種化肥:①硝酸鉀 、②碳酸氫銨 、③硝酸銨 、④磷酸氫二銨,其中不能與熟石灰混合施用的復合肥是___________(填序號).
(2)下列凈水操作中,不屬于自來水廠凈化操作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沉淀 ②煮沸 ③殺菌消毒 ④蒸餾 ⑤過濾 ⑥吸附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兒童缺鋅會影響生長發(fā)育,智力低下
B.人體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C.廚房可以用食鹽水除水壺中的水垢
D.鋁鍋表面的污漬最好用鋼絲球打磨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蕪湖市部分學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革命是發(fā)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見圖)。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汞的表面都變?yōu)楹谏?/p>
B. 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 波義耳的實驗中,金屬加熱后質量增加,是因為與空氣中的氮氣反應
D. 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DHA(C22H32O2)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俗稱“腦黃金”,具有增強記憶與思維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下列關于DHA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DHA是由多原子分子構成的化合物
B. DHA分子中含有56個原子
C. DHA分子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構成
D. DHA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①指示劑遇酸或堿變色 ②濃硫酸寫字 ③氫氧化鈉溶液制葉脈書簽 ④石油分餾制汽油 ⑤洗滌劑除油污
A. ①③④ B. 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九單元課題3 溶液的濃度(第2課時) 同步測試 題型:單選題
對10%的食鹽溶液含義的解釋,錯誤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鹽
B.100g食鹽溶液中溶解了10g食鹽
C.將10g食鹽溶解于90g水中所得溶液
D.將食鹽與水按1:9的質量比配成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十二單元課題1 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 同步測試 題型:單選題
某人誤食重金屬鹽而中毒后,為減輕毒性,最好立即服用( )
A. 雞蛋清 B. 肥皂水 C. 糖水 D. 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十二單元課題1 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 同步練習 題型:填空題
植物油呈液態(tài),稱為____;動物油成固態(tài),稱為____。二者合稱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_________
A. 鈹(Be)和鎂屬于同一個族
B.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依次增多
C. 鋁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為3層
D. 鋁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