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A.托盤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稱量,能稱準到0.1g

B.實驗室制氧氣時,應先加入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向正在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托盤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稱量,能稱準到0.1g;實驗室制氧氣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加入藥品,不能向正在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防止爆炸;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防止中毒。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頭朝上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容易燃燒,其原因是

A.氧氣不足 B.沒有達到著火點 C.火柴的著火點升高 D.空氣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1所示,圖中表示的是 ,表示的是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氯化氫是由氫、氯兩種元素組成的

B.氯化氫是由氫氣和氯氣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氫是由一個氫原子和一個氯原子構成的

3)圖2是氧、硫、氯三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x的數(shù)值是

氧和硫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們原子的 相同。

氧和氯兩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它們原子中的 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裝置做硫燃燒的實驗。

(1)硫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的原因是 。

(2)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后,為盡量減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氣中,要使燃燒的硫立即熄滅,應采取的措施是 ,依據(jù)的滅火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煉銅的工藝,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木炭可以作還原劑把氧化銅中的銅還原出來,小明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后,建議用超細炭粉與氧化銅粉末混合進行實驗,他的理由是 。

2)同學們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當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剛剛出現(xiàn)渾濁時, (填寫可以或者不能)確定氧化銅和炭粉已經(jīng)開始反應。

3)為了使氧化銅中的銅完全被還原,對于下列三組氧化銅和炭粉的質量比例,你建議選擇 (填寫字母),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A363 B403 C4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幾種物質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試推斷:

(1)A的化學式為______,E的化學式為______,甲的化學式為______。

(2)寫出A→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檢驗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 如圖是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2.5%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請指出圖中的一處錯誤操作___,上述錯誤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5%。

(2)實驗室用濃鹽酸(質量分數(shù)為37%,密度為1.19 g·cm-3的液體)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其操作步驟如下:

①計算:需要量取濃鹽酸____mL。

②量。河靡(guī)格為____mL的量筒量取濃鹽酸倒入燒杯里。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______mL水倒入盛有濃鹽酸的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以使鹽酸和水______。

④裝瓶存放: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為我們解決能源、材料、糧食和環(huán)境問題,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類可以無限制的開發(fā)利用

B.農(nóng)藥和化肥能促進糧食生產(chǎn),可以盡量多用

C.塑料屬于合成材料,為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便利,但會造成“白色污染”

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的基本類型。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