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其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為黑色固體,E為紅色固體。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化學式:D_____。
(2)反應②是_____(填“放出”或“吸收”)熱量。
(3)反應④化學方程式為_____,該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填化學式)。
(4)①⑤反應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_____(填序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費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化學反應過程中都會發(fā)生放熱現(xiàn)象 B. 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
C. 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 D. 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選項中,物質(zhì)的分類全部正確的是( )
選項 | 單質(zhì) | 氧化物 | 化合物 | 混合物 |
A | 鋁合金 | 五氧化二磷 | 鹽酸 | 空氣 |
B | 水銀 | 水 | 硫酸銨 | 冰水混合物 |
C | 金剛石 | 干冰 | 氧化銅 | 生理鹽水 |
D | 鋼 | 生石灰 | 火堿 | 煤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解釋正確的是()
A. 10gA和15gB充分反應,生成物的質(zhì)量一定等于25g
B. 將8g鋁片研磨成鋁粉,質(zhì)量也是8g,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C. 鎂條在空氣(敞口)中完全燃燒,殘留固體質(zhì)量一定大于鎂條質(zhì)量
D. 鐵和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一定增加,溶液質(zhì)量一定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廚房中常見的物質(zhì)分別加入蒸餾水中,攬拌,不能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A. 食鹽 B. 蔗糖 C. 味精 D. 食用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個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實驗操作的是( )
A. 用2份完全相同的雙氧水制取氧氣
B. 向足量且相同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質(zhì)量、形狀相同的鎂片和鐵片
C. 向某溫度下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晶體(溫度不變)
D. 向一定質(zhì)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足量鋅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解釋完全正確的是( )
A. 1.2g碳與1.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可生成2.4g二氧化碳
B. 將8g鋁片研磨成鋁粉,質(zhì)量也是8g,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C. 鎂條在空氣(敞口)中完全燃燒,殘留固體物質(zhì)量一定大于鎂條質(zhì)量
D. 鐵和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一定增加,溶液質(zhì)量一定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青島局屬四校2019屆第一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實驗室中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用正確的試劑成功探究出了在空氣中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zhì)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溶液可以選擇Ca(OH)2溶液或CaC12溶液(查閱資料得知:CaC12溶液顯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顯現(xiàn)象,則說明樣品部分變質(zhì)
C. D物質(zhì)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質(zhì)至少有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梳理以下知識:①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zhì)量和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都不變的物質(zhì)叫做催化劑。②中國芯的芯片基材主要是高純硅,硅由分子構成。③洗潔精能清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④點燃氫氣等可燃氣體前,均先檢驗氣體的純度。⑤溶液都是均一、透明的液體。⑥用酒精浸泡搗爛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堿指示劑。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有( 。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