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單質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四個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屬元素的原子

分析 A、帶電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B、根據(jù)單質的定義考慮;C、根據(jù)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關系考慮;D、根據(jù)氫原子核外有1個電子考慮.

解答 解:A、帶電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例如原子核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故A錯;
B、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B錯;
C、1個質子的質量約等于1個中子的質量約等于、1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正確;
D、氫原子核外有1個電子,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知道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知道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現(xiàn)在有氧氣,木炭,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粉,石蠟,請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兩種作為反應物,按下列反應類型各寫一個不同的文字表達式:
(1)分解反應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
(2)化合反應碳+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3)氧化反應石蠟+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水(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對該實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紅磷的量不足會影響實驗結論
B.裝置不漏氣是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將紅磷改為碳也能得到正確結論
D.止水夾未夾緊會導致測定結果大于$\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用化學符號填空.
(1)2個亞鐵離子2Fe2+;
(2)4個氮氣分子4N2;
(3)正一價的氫元素$\stackrel{+1}{H}$;
(4)4個硫酸根離子4SO42-
(5)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6)構成氯化鈉的陰離子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氧氣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下列關于氧氣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C.氧氣可用于動植物呼吸、醫(yī)療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屬等
D.根據(jù)液氧與液氮的沸點不同,工業(yè)上采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取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當城市燃氣進入以天然氣為主氣源供應時段,人們稱之為天然氣時代,天然氣被稱為“無悔燃料”,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huán)保的優(yōu)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它有害物質,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少于其它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
天然氣的熱值和熱效率不但高于煤炭,而且高于石油.
天然氣無毒、易散發(fā),密度比空氣小,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化學式H4),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從物質分類看,天然氣屬于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實驗室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法收集甲烷(寫一種即可)
(3)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反應符號表達式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4)寫出一點天然氣作為燃料的優(yōu)點環(huán)保、低毒、熱值高、較為安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碳酸氫銨(化學式為NH4HCO3)是農業(yè)上常用的一種氮肥.某生產碳酸氫銨化肥的企業(yè),作了一個如圖所示的大型戶外廣告.根據(jù)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該廣告是或否屬于虛假廣告,請你通過計算說明(寫出計算過程)
(2)經過質量監(jiān)督部門檢測發(fā)現(xiàn)該化肥的含氮量為17.5%,計算該化肥中NH4HCO3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傾倒液體
B.
   點燃酒精燈
C.
   取用固體粉末
D.
     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加熱液體
B.
傾倒液體
C.
讀取液體體積
D.稱量氯化鈉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