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時,給100g克硝酸鉀溶液降溫后析出了2g晶體,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析出晶體前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②過濾出晶體后剩下的溶液一定為飽和溶液(外界條件不變)  ③前后溶解度沒有發(fā)生變化   ④析出晶體后剩下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了(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用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的知識結合過程解決此題.50℃時的一杯硝酸鉀溶液降溫,結果有少量晶體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飽和,也可能不飽和;由于降溫后有晶體析出,故過濾出晶體后剩下的溶液一定為飽和溶液;可以判斷降溫過程中溶質、溶劑的質量變化情況.
解答:解:
A、50℃時的一杯硝酸鉀溶液降溫,結果有少量晶體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飽和,也可能不飽和,故此選項錯誤.
B、有少量晶體析出,故根據(jù)飽和溶液的概念可以確定過濾出晶體后剩下的溶液一定為飽和溶液,故此選項正確.
C、在降溫過程中,析出了晶體說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故此選項錯誤;
D、由于降溫后有晶體析出,故T1℃時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比T2℃時�。蚀诉x項正確.
答案:C.
點評:此題是物質飽和溶液降溫的問題,是對這一過程中各種成分變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某密閉容器中甲烷和一定質量的氧氣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物質甲烷氧氣二氧化碳X
反應前質量/g1.65.6000
反應后質量/g003.62.2a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X中可能含有氫元素
D、X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層水垢
B、用純堿代替小蘇打做食品發(fā)酵粉
C、將農(nóng)家肥料與化學肥料配合使用,以提高產(chǎn)量和效益
D、將硝酸銨與熟石灰等堿性物質混合施用,既給農(nóng)作物提供了營養(yǎng)元素,同時又可降低土壤的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shù)為21%
B、工業(yè)上從空氣中分離氧氣是分解反應
C、蔗糖和水混合得到蔗糖水是化合反應
D、化學變化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張杰同學曾在探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實驗中,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了二氧化碳的存在,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探究活動中的( �。�
A、作出假設B、查閱資料
C、設計實驗D、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測得某物質只含氧元素,該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無論是否有氧氣參加,只要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就一定屬于化合反應
D、分解反應一定生成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量取液體試劑時,某同學采用仰視讀數(shù),得到量筒內(nèi)液體體積為30mL,倒出一些液體后,他又采用俯視讀數(shù),得到液體體積為20mL.則他倒出液體體積為( �。�
A、10mL
B、無法判斷
C、大于10mL
D、小于1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2H2O=O2↑+2H2
C、CO2+C
 高溫 
.
 
2CO
D、SO2+NaOH=Na2S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學習完“二氧化碳性質”后,某班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對雪碧中逸出的氣體進行探究(如圖是雪碧汽水配料表)
【發(fā)現(xiàn)問題】打開瓶蓋,逸出的是什么氣體?
【提出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
【設計方案】甲同學:倒入適量石灰水于小燒杯中,將用注射器抽取的瓶中氣體注入石灰水中;
乙同學:將一支燃著的小木條放在打開的瓶口.
小組中的同學立即否定了乙同學的方案,原因是
 

【實驗探究】小組同學按照甲同學的方案,觀察到
 
,說明雪碧汽水中逸出的確是二氧化碳.
【繼續(xù)探究】小組中的丙同學也設計了一個實驗:將加適量雪碧倒入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發(fā)現(xiàn)紫色石蕊變成了紅色,他說這樣也可以說明逸出氣體是二氧化碳.
【評價】
(1)丙同學設計實驗是依據(jù)二氧化碳的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性質.
(2)你認為丙同學這個設計
 
(“是”或“否)合理,理由是
 

(3)請你根據(jù)丙同學的想法進行改進設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