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H=0和pH=14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分析:pH為0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pH為14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zhì)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解答:解:pH為0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pH為14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Cu2+和堿性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能能結(jié)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四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酸性溶液和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C、SO32-與酸性溶液中的氫離子能能結(jié)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硫,不能大量共存;Al3+和堿性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能能結(jié)合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NH4+和堿性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能能結(jié)合生成氨氣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zhì)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zhì)之間能否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宜賓一模)2011年3月13日,日本東北地區(qū)太平洋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巨大地震,地震中許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壞.新水源需檢測和處理后才能成為飲用水.我國規(guī)定水質(zhì)必須在感官性指標、化學指標、病理學指標等方面均達標方可成為生活飲用水.在化學指標中含有硬度和水源的pH兩項.
(1)日常生活中采用
肥皂水
肥皂水
的方法區(qū)分硬水與軟水.
(2)測定液體pH的方法是:
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并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相同顏色的pH值
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并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相同顏色的pH值

(3)病理學指標中對細菌的含量有嚴格的限制.漂白粉又稱消毒粉,它是一種常見的消毒劑,廣泛用于環(huán)境消毒殺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化學式:Ca(ClO)2].次氯酸鈣消毒粉長期露置于空氣中容易跟水、二氧化碳反應轉(zhuǎn)化成次氯酸(化學式:HClO)和另一種物質(zhì),次氯酸損失后消毒粉就失效.
①次氯酸鈣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1價
+1價
;②次氯酸鈣消毒粉的保存方法是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③次氯酸鈣跟水、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江蘇揚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碘酸鉀(KIO3)主要用作食鹽加碘劑

Ⅰ、制備碘酸鉀

實驗室制備碘酸鉀的路線如下:

(1)KIO3中I的化合價為       ,含碘鹽中的碘是指           (填字母)。

a、離子            b、元素            c、分子

(2)實驗中需要用試紙測定溶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               。

(3)過濾操作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和                  

(4)用冰水洗滌過濾所得KIO3晶體,其原因是                  

(5)溫度過高,會造成H2O2利用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Ⅱ測定碘含量

資料:①碘酸鉀與碘化鉀反應方程式為:KIO3+5KI+3H2SO4===3K2SO4+3H2O+3I2

 ②淀粉溶液遇碘顯色時,碘濃度越大顏色越深;

③揚州作為輕度缺碘地區(qū),食鹽中碘含量(以I計)應為18~33mg/Kg

步驟1:配置以下各種試劑:100g/L食鹽溶液,2.14*10-3g/L KIO3溶液,測試液(含10g/L淀粉、196g/L H2SO4、1.66g/L KI)。

步驟2:取5支相同規(guī)格小試管,貼上編號標簽,按下表要求分別依次加入步驟1中配置的KIO3溶液,測試液、蒸餾水,塞上橡皮塞,混合后有序放置在試管架上(各試管中KIO3完全反應)。

試管編號

1

2

3

4

5

KIO3溶液滴數(shù)

30

25

20

   15

10

測試液滴數(shù)

10

10

10

10

10

蒸餾水滴數(shù)

0

5

10

15

20

步驟3:另取一支小試管,一次加入步驟1中所配置的食鹽溶液10滴、測試液10滴、和蒸餾水20滴,混合后與步驟2中各試管內(nèi)顏色對照。

(6)步驟3所得溶液呈        色,則說明該食鹽是含碘鹽。

(7)步驟2實驗的目的是              ,步驟2中測試液的滴數(shù)保持一致的原因是          

(8)若步驟3所得溶液顏色與3號試管一致,則100ml該食鹽溶液中含有碘酸鉀       mg。該食鹽中碘含量為         mg/Kg,            揚州地區(qū)要求(填“符合”或“不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xiàn):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xiàn)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______;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pH<5.0:紅色5.0<pH<8.0:紫色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pH<8.2:無色8.2<pH<10.0:紅色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______.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______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______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______;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zhì)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1020406080100
溶解度/g6485138203285376

①試劑A是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______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zhì)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zhì)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______;
【反思】: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jié)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年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中考化學模擬試卷(6月份)(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xiàn):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xiàn)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______;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pH<5.0:紅色5.0<pH<8.0:紫色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pH<8.2:無色8.2<pH<10.0:紅色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______.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______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______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______;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zhì)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1020406080100
溶解度/g6485138203285376

①試劑A是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______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zhì)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zhì)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______;
【反思】: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jié)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學試卷(樣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生活中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與原理.
(1)鋁塑板是一種房屋裝修材料,它是在聚乙烯塑料中加入氫氧化鋁等物質(zhì)而制成.聚乙烯塑料屬于______(填標號).
A.金屬材料         B.無機非金屬材料        C.合成材料
(2)使用洗潔精更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是:______(選填“溶解”、“乳化”或“催化”)作用.
(3)在抗擊旱災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干冰.干冰主要是用于:______.
(4)下表是幾種植物生長最適宜的pH范圍.某地土壤呈弱堿性,你認為該地最適宜種植的作物是______.
農(nóng)作物茶樹煙草水稻甘草
pH5.0~5.55.0~6.06.0~7.07.2~8.5
(5)一種“即食即熱型快餐”適合外出旅行時使用.其原理是利用鎂粉與水反應放出的熱對食物進行加熱.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反應中放出的熱能是由______能轉(zhuǎn)化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