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個小組分別通過實驗探究蠟燭的燃燒產(chǎn)物(裝置如圖),觀察到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 甲組:燒杯內(nèi)壁有無色液滴;乙組:燒杯內(nèi)壁有無色液滴,燒杯底部有黑色固體. 根據(jù)燒杯內(nèi)壁有無色液滴,可得出蠟燭的燃燒產(chǎn)物有___________.
(提出問題)乙組實驗中出現(xiàn)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進行猜想)根據(jù)顏色和狀態(tài),猜想黑色固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
(實驗探究)利用如圖實驗裝置,設計了下表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
方案一 |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 a 中,緩緩通入空氣,點燃酒精燈 | 黑色固體燃燒,發(fā)出 ____光, 試管 b 中溶液變渾濁 |
方案二 |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 a 中,緩緩通入氧氣,點燃酒精燈 | 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試管 b 中溶液變渾濁 |
(實驗結論)試管 b 中溶液變渾濁說明黑色固體燃燒生成了_____________,由此證明猜想正確.
(交流反思)
通過以上實驗推測,石蠟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寫元素符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氣,它們都含有碳元素。
(2)很多天然礦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錳礦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錳( MnCO3),其中錳元素的化合價___。
(3)在 440℃和高壓條件下,金屬鈉與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金剛石(C)和碳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
(4)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術與傳統(tǒng)雕刻工藝的完美結合,因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凈化室內(nèi)空氣,又可以美化居住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安慶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傾倒液體 B. 過濾液體
C. 加熱液體 D. 讀液體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安慶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操作或現(xiàn)象與分子對應的特性不一致的選項是
選項 | 操作或現(xiàn)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給籃球充氣 | 分子間有間隙 |
B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質量的 |
C |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運動的 |
D | 加熱氧化汞可得到金屬汞和氧氣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學月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請將 ①二氧化硫②氮氣 ③二氧化碳 ④蠟燭四種物質的序號填在對應的橫線上:
(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___;(2)能與氧氣發(fā)生氧化反應但不是化合反應的物質是___;
(3)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____;(4)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參與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學月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主導方向!熬G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門能徹底防止污染產(chǎn)生的科學,包括“綠色生成”和“綠色銷毀”等內(nèi)容。在整頓音像市場的活動中,查封了一批盜版光盤,并進行了“綠色銷毀”。以下屬于“綠色銷毀”的是( )
A. 潑上汽油焚燒 B. 傾倒于江河之中
C. 深埋于土中 D. 碾壓粉碎后回收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干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C. 某固態(tài)物質受熱后變?yōu)闅鈶B(tài)物質,這種變化一定是物理變化
D. 面粉、蔗糖灼燒后都變成炭黑,說明它們是相同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海南省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空氣成分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液氮可用作制冷劑 B. 氧氣可用作燃料
C. 氦氣可用來填充探空氣球 D. CO2用作農(nóng)作物氣體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