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將一定質量的氧化銅粉末加入到100g質量分數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再向藍色溶液屮加入Wg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的固體混合物仍是W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W的取值范圍是W≥8g B. 加入氧化銅的質量是10g
C. 最后得到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約是19.7% D. 產生氣體的質量為0.07g
【答案】D
【解析】解法一:
設原先氧化銅的質量為m,則與氧化銅反應的硫酸的質量x,生成硫酸銅的質量y。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m x y
x=
y=2m
設加入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固體增加的質量為a;與剩余稀硫酸反應的鐵的質量為b,同時放出氫氣質量為c。
Fe+CuSO4═FeSO4+Cu 固體質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
a=0.1m
Fe+H2SO4═FeSO4+H2↑
56 98 2
b 14g- c
b=8-0.7m
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即與硫酸反應消耗鐵的質量等于與硫酸銅反應固體增加的質量,即:a=b,0.1m=8-0.7m,解得m=10g,b=1g。
,由于b=1g,所以有:
c≈0.04g
由題意可知,硫酸最終全部轉化為硫酸亞鐵,設硫酸亞鐵的質量為z。
H2SO4~FeSO4
98 152
100g×14% z
Z=
加入鐵粉的質量W=××100%=8g;
最后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100%≈19.73%
故選D。
解法二:
根據加入鐵粉后,固體質量相等,則說明反應消耗鐵粉的量等于析出金屬銅的質量。
反應過程中存在如下轉化關系:
H2SO4H2SO4、CuSO4FeSO4
則存在關系式:H2SO4 ~ Fe ~ FeSO4
98 56 152
100 g×14% x w
解得x =8 g,w =21.7 g,則反應生成銅的質量為8 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銅的質量為8 g ÷=10 g,則A、B項正確。
設與氧化銅反應的硫酸的質量y,生成硫酸銅的質量z。
CuO+H2span>SO4═CuSO4+H2O
80 98 160
10 g y z
解得y=12.25 g,z=20 g,則剩余H2SO4的質量為100 g×14%-12.25 g=1.75 g
設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為m。
Fe+H2SO4═FeSO4+H2↑
98 2
1.75 g m
解得m =0.036 g,則D項錯誤。
則最后所得硫酸亞鐵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9.7%,C項正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像與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釋
B. 等質量的Al、Zn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
C. 向H2SO4與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在恒溫的條件下,適量蒸發(fā)飽和NaCl溶液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 S/g | NH4Cl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60.2 |
Na2SO4 | 9.6 | 20.2 | 40.8 | 48.4 | 47.5 | 47.0 |
A. 甲為NH4Cl
B. t3℃應介于40℃~50℃
C. 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升溫到t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 甲、乙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1,析出晶體(均不帶結晶水)的質量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t1 ℃時,將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 g。
(2)t2 ℃ 時,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純甲應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將100 g 10%的甲溶液稀釋到4%需加入______g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小英家的倉庫里,堆放著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氫銨( NH4HCO3).過了一個夏天,小英發(fā)現這種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氣味變得更濃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氫銨變少了,檢查發(fā)現變少的化肥包裝袋沒有密封,化肥也沒有撒落在地上,更沒有人進過倉庫開袋使用。
為了探究這些化肥減少的原因,小英在實驗室取了一些碳酸氫銨粉末,放在蒸發(fā)皿中加熱,過一會兒觀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時也聞到了這種刺激性氣味.粉末為什么會消失呢?
(1)(提出問題)碳酸氫銨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氫銨粉末在不加熱或加熱條件下由固態(tài)變成它的氣態(tài)。②碳酸氫銨在不加熱或加熱條件下發(fā)生分解反應,可能產生的物質有氨氣和一些氧化物。
(3)(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銨屬于氨肥,不具有升華的性質,說明上述猜想__________ (填序號)不成立;②氨氣(化學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堿性,但干燥的氨氣不能使干燥的紅色石蕊試劑變藍;③NO2為紅棕色氣體。NO為無色氣體,在空氣中易發(fā)生反應:2NO+O2=2NO2
(4)(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適量碳酸氫銨于試管中加熱,如圖一所示,將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導管口 | 產生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試管壁上有無色液滴且試紙變藍,但未見紅棕色氣體 | 分解產物中有______,沒有__________ |
②按如圖二所示裝置繼續(xù)實驗,直到反應完全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__ |
(5)(應用)①利用氨氣的化學性質,請寫出實驗室檢驗氨氣的方法(寫出實驗操作、現象、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氫銨化肥,你應該如何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 NH4Cl、NaCl和 NaHCO3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易溶物質是______________,可溶物質是_____________,
(2)30℃時,NaHC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該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40 gNaHCO3,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A.NH4Cl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B.飽和NaCl溶液析出晶體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可能不變
C.30℃,分別將10 gNaCl和10gNH4Cl配制成飽和溶液,前者需要水的質量較多
D.40℃,分別將NaCl和NH4Cl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時,后者析出的晶體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家用汽車燃料主要是汽油和天然氣。為應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式,提升空氣質量,全國已經全面供應符合第五階段國家標準車用汽油。使用國五標準汽油,使得汽車尾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低。
(1)①的儀器名稱是 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圖所示裝置收集二氧化硫時, _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與c管相連,燒杯中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實驗室采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制取甲烷,請選擇制取甲烷的裝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實驗室可用________ 方法收集甲烷。用該裝置還可以制取氧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充分燃燒1Kg不同化石燃料所產生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 所示,則________燃燒最易導致酸雨,______燃燒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CO2,并對它的部分性質進行探究,按要求回答問題。
(1)A裝置用于制取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2)用B裝置收集CO2,氣體應從___________(選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C中的兩個氣球懸浮在空氣中,則氣體甲可能是_________(填序號);
A.氫氣 B.氧氣 C.空氣
(4)往D試管中通入CO2,當出現__________現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質恰好完全沉淀;
(5)E裝置的集氣瓶中充滿CO2,打開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濃溶液,氣球明顯脹大,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若要氣球恢復原狀,應關閉分液漏斗①,打開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學式,忽略滴入液體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征服原子——揭開原子的神秘面紗
偉大的科學家費曼說:“假如只允許把人類的科學史壓縮成一句話,它就會是——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人類在探索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歷史長河中,充滿了智慧。
(1) 1803年,近代化學之父,英國科學家道爾頓(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道爾頓原子論”:一切物質都由原子構成,原子很小、呈圓球狀、不可再分……但由于受當時實驗條件限制,道爾頓無法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
1811年,意大利化學家阿伏伽德羅提出:有些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湯姆森通過實驗發(fā)現了___________,進一步發(fā)展了原子、分子論。湯姆森主要是糾正了“道爾頓原子論” _________中的觀點。
1911年,盧瑟福又通過實驗,推測原子是由_________構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現代原子結構理論。
(2)道爾頓的原子論,不是事實的歸納,而是思維的產物,體現了直覺和想象在科學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在科學研究中,像湯姆森和盧瑟福這樣.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的過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粒,為了幫助人們理解原子的結構,這三位科學家都運用了 _________來表達他們的理論成果。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12-15題。
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由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組成。自然環(huán)境由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組成(如圖所示),四個圈層經過漫長演化,既相對穩(wěn)定、動態(tài)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斷變化,各圈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不停循環(huán),這些循環(huán)既跟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有關,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并通過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實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