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在一堂化學實驗課上,老師為每組同學分別提供了一瓶氫氧化鈉溶液,讓他們用7.3%的稀鹽酸來測定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以下是幾組同學的設想及做法:
(1)甲組同學的實驗如圖1所示:在燒杯中加入16g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當觀察到現象時,說明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中和反應,且恰好完全反應.當溶液顏色恰好變?yōu)闊o色時,共用去了稀鹽酸20g.

試計算:
①則甲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以下兩小題必須寫出完整的計算過程).
②試列式計算說明將該反應后的溶液轉化為20℃時飽和溶液的一種簡單方法(計算結果精確到0.1g).已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
(2)乙組同學的設想是: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通過用pH試紙多次測定溶液pH的辦法,達到實驗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試紙的方法正確的是AC(填字母).
A.將pH試紙剪成幾段節(jié)約使用B.將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液中
C.將pH試紙放在干凈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D.將pH試紙潤濕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②由于用pH試紙需多次測定,較繁瑣,且所測數值不夠精確.在老師指導下,乙組同學取了5g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了數字化實驗,由計算機描繪出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圖象(簡單表示為圖2).
請回答:圖2中a點表示的含義是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b點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Na+、H+(填離子符號).
(3)丙組同學在滴加稀鹽酸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溶液中有少量氣泡產生.這一“異常現象”激起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通過實驗證明:該組用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已經部分變質.
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變質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若要除去溶液中變質生成的雜質,請簡要寫出你的實驗方案:加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過濾.
(4)①圖3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根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該中和反應的實質可以表示為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水.
②將稀鹽酸逐滴勻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中,用數字化儀器對反應過程中溶液的溫度、pH進行實時測定,得到的曲線如圖4、圖5所示.
由圖4、圖5可知,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依據是溶液溫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5)中和反應不一定有有明顯實驗現象產生.對于某些有明顯實驗現象產生的中和反應,如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的反應,只要將稀硫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液中,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現象,就可說明反應已經發(fā)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

分析 (1)①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由鹽酸溶質的質量求出氫氧化鈉的質量,再求出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②根據20℃是氯化鈉的溶解度,結合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鈉質量分析使其轉化為20℃時的飽和溶液的方法.
(2)①根據pH試紙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②根據溶液pH的變化圖象的意義,分析a的含義、b點溶液中的溶質;由鹽酸的體積和密度可求出鹽酸的質量.
(3)根據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寫出氫氧化鈉變質的方程式,根據碳酸鈉的性質分析設計除去碳酸鈉的實驗方案.
(4)顯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顯堿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時放出熱量;
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當不斷加入稀鹽酸時,由于發(fā)生中和反應,溶液的堿性減弱,pH減小,當恰好完全反應時,pH等于7,繼續(xù)加入稀鹽酸時,溶液顯酸性,pH小于7;
(5)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水.

解答 解:(1)①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斷反應是否恰好完成;
②在中和反應過程中,邊滴加稀鹽酸,邊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使反應物充分接觸,完全反應;
③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20g×7.3%=1.46g
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1.46g     y
$\frac{40}{x}=\frac{36.5}{1.46g}$=$\frac{58.5}{y}$
 解得:x=1.6g
y≈2.3g
甲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frac{1.6g}{16}$×100%=10%
②由于該溶液在20℃時不飽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質的簡便辦法使其轉化成飽和溶液,原溶液質量是20g+16g=36g;
設加入溶質的質量是z,則有
$\frac{36g}{100g+36g}=\frac{2.3g+z}{36g+z}$
z≈9.8g
(2)①A.將pH試紙剪成幾段節(jié)約使用,方法正確;
B.將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液中,會污染試劑,方法錯誤;
C.將pH試紙放在干凈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方法正確;
D.將pH試紙潤濕后,測得堿液的pH偏小,方法錯誤;
②由溶液pH的變化圖象可知,在a點時,溶液的pH等于7,說明了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中和;在b點時,溶液呈酸性,氫氧化鈉全部與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溶液中還有剩余的鹽酸.所以溶液中的陽離子是:Na+、H+;要求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質量分數,須知鹽酸的質量,由題中的條件可知,還需要的數據是稀鹽酸的密度.
(3)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反應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由于碳酸鈉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既除去了雜質碳酸鈉,又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所以,要除去溶液中變質生成的雜質,實驗方案是:加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過濾;反應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4)①在盛有稀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用膠頭滴管吸取稀鹽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燒杯中,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當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時,說明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中和反應,且恰好完全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水;
②由圖1、圖2可知,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溫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5)將稀硫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液中時,能夠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就可說明反應已經發(fā)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H2SO4═BaSO4↓+2H2O.
故填:產生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答案:
(1)①10%;②9.8g;
(2)①AC;②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Na+、H+;
(3)CO2+2NaOH=Na2CO3+H2O;加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過濾;
(4)①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水;②溶液溫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5)產生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點評 本題是考查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的,我們要知道向酸中加堿和向堿中加酸時,溶液pH的變化趨向.明確不同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物質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會減小的是( 。
A.濃鹽酸B.濃硫酸C.生石灰D.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在生產、生活中處處都涉及到化學知識.請回答:
(1)煉鐵廠常以焦炭、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氣等為主要原料煉鐵,請寫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每年全世界鋼鐵的產量很高,但鋼鐵的銹蝕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請你寫出一種防止鐵鍋生銹的方法:保持潔凈與干燥.
(3)下圖表示自來水消毒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個反應的微觀過程:

①寫出上述物質中單質的化學式Cl2;②物質D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4)電器著火時常使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受熱后生成一種碳酸鹽和兩種氧化物,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古代,人們常用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參加反應且不溶于水)和純堿為原料制取燒堿,某小組同學按圖所示流程進行實驗,請你參與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

(1)貝殼高溫煅燒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發(fā)結晶得到固體C的過程中,常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使溶液體受熱均勻,防止液滴外濺
【問題與發(fā)現】該小組同學所得到固體C一定是純凈的NaOH嗎?
【猜想與假設】根據反應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學提出以下猜想:
甲:純凈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與驗證】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下列方案,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如下表,請參與他們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內容.
實驗操作現象結論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飽和溶液碳酸鈉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猜想成立
【反思與評價】同學們認真研究實驗流程,討論后一致認為乙、丙兩同學的方案、現象和推理均正確,請你根據實驗流程對甲同學設計的方案進行合理的評價:因為碳酸鈉、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都顯堿性,它們都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所以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說明是純凈的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工業(yè)上以高純度的二氧化錳為原料制備高錳酸鉀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相關物質的溶解度(20℃)如下表:
 物質 K2CO3 K2SO4 KMnO4
 溶解度/g 11111.1 6.34 
(1)KMnO4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7.
(2)操作I的名稱是過濾.“干燥”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的原因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通CO2酸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K2 MNO4+2CO2═2KmnO4+MnO2↓+2K2 CO3
著用稀H2SO4酸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K2 MNO4+2H2 SO4═2KMnO4+MnO2↓+2K2SO4+2H2O
工業(yè)上不采用稀H2SO4酸化的原因是相同條件下,硫酸鉀和高錳酸鉀的溶解度都比較小,無法采用濃縮結晶的方法加以分離.
(4)電解法也可以實現由K2MnO4向KMnO4的轉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K2 MNO4+2H2O$\frac{\underline{\;通電\;}}{\;}$2KMnO4+2KOH+H2↑,與“通CO2酸化”相比,其優(yōu)點是生成的氫氧化鉀可以循環(huán)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在下表欄目中,填寫正確的名稱、化學式、類別(是指“單質、氧化物、酸堿鹽或有機化合物”和加點元素的化合價.
序號(1)(2)(3)(4)(5)
名稱亞硫酸氖氣碳酸氫銨酒精
化學式H2SO3Fe(OH)2NH4HCO3C2H5OH
類別
化合價0+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金屬用途廣泛,其結構、性質等是化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1)如圖1是鋁的原子結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
A.鋁原子的質子數為13
B.在化合物中鋁通常顯+3價
C.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鋁可作導線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2)某化學小組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進行了如圖2實驗,并對溶液A和固體B的成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問題】溶液A中的溶質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
①只有Zn(NO32  
②Zn(NO3)2、AgNO3
③Zn(NO32、Cu(NO32  
④Zn(NO32、Cu(NO32、AgNO3
【交流討論】不合理的猜想是② (填標號),其理由是猜想②中無硝酸銅,說明Cu(NO32 已與鋅反應生成Cu,而銅能與硝酸銀反應,所以不可能存在硝酸銀.
【實驗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過以下實驗可確定固體B的成分,請將下表填寫完整.
實驗步驟現象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取少量固體B,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Zn+2HCl═ZnCl2+H2
(3)如圖3是工業(yè)煉鐵示意圖.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燒提供能量和做還原劑.有鐵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表中列舉的是通常狀況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雜質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物質所含雜質除去雜質的方法
ACuSO4粉末Fe粉加水充分攪拌;過濾;將濾液蒸發(fā)結晶
BC粉CuO粉末加入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涼干
CCO2氣體CO通入氧氣,點燃
DMnO2KClO3充分加熱后.冷卻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實驗室用H2還原m克CuO,反應進行一會兒后,停止加熱,冷卻后稱量,余下的質量為n克,實驗中共用去氫氣的質量為W克,反應后還剩CuO的質量為( 。
A.(4m-5n)克B.(5n-4m)克C.(5m-5n) 克D.(m-n)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