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實驗時紅磷一定過量
B. 點燃紅磷前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C. 紅磷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
D. 最終進入瓶中水的體積約為氧氣的體積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滅火氈是一種新型的滅火用品。使用時,將滅火氈從套中取出,覆蓋在燃燒物上,以達到滅火目的。
(1)滅火氈的滅火原理是_____;
(2)滅火氈是由羊毛及鋁質纖維制成的,羊毛和鋁質纖維都是可燃物,但在滅火時滅火氈沒有燃燒,其原因是_____;
(3)請你舉出一種與上述滅火原理不同的滅火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榆林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物質歸納正確的一組是( )
A. 氫氣、水、金剛石都是單質
B. 礦泉水、潔凈的空氣、海水都是混合物
C. 過氧化氫、氧氣、氧化銅都是氧化物
D. 干冰、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都是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七團中學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積,做上記號。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入量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1)寫出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
(2)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瓶內水面最終上升約至1刻度。可知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_。
(3)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_____,該氣體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七團中學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下列物質①二氧化碳②食鹽水③高錳酸鉀④氧氣⑤蒸餾水⑥空氣⑦汞請在以下空格中填寫有關物質的序號:
(1)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
(2)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
(3)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
(4)屬于單質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七團中學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情況,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是( )
A. 把煤作為主要燃料
B. 隨意丟棄塑料垃圾
C. 隨意丟棄廢電池
D. 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七團中學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硬水易生水垢
B. 硬水與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
C.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的
D. 使用含磷洗衣粉會對水體造成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4月份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六種物質:①小蘇打、②干冰、③熟石灰、④酒精、⑤二氧化硫、⑥活性炭,請選擇相應物質的序號填空:
(1)造成酸雨的氣體是_____;
(2)實驗室中常用的燃料是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做凈水吸附劑的是_____;
(5)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6)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3月份)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下實驗裝置
(1)寫出儀器b的名稱_____。
(2)組裝儀器時,將玻璃管插入膠皮管或孔橡膠塞前,要先把豉璃管口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轉,將其插入。
(3)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取氧氣并用排空氣法收集,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組合是_____(填字母代號,下同);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①實驗室也可以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在裝置B中制取二氧化碳,若選用C做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裝置C的優(yōu)點是_____(答出一點即可)。
②也可以將注射器連接到裝置B的導管口處,用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