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guān)水凈化的探究活動中,小新將渾濁的河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先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靜置一段時間后,下一步小新應(yīng)進行的操作是
 
,所需的玻璃儀器有燒杯、
 
 
考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yīng)用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明礬能夠吸附水中的懸浮物,從而使不溶于水的物質(zhì)沉降;過濾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質(zhì).
解答:解:加入明礬粉末攪拌溶解,靜置一段時間后,水中的懸浮物沉降下來,然后再通過過濾操作把不溶于水的物質(zhì)除去.過濾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
故答案為:過濾;漏斗;玻璃棒.
點評: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凈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guān)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某公共場所貼有如圖所示的廣告,你他認為此廣告真實嗎?為什么?請你通過計 算來加以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汽車安全氣囊內(nèi)貯有硝酸銨(NH4NO3),當汽車在高速行駛受到猛烈撞擊時,硝酸銨迅速分解產(chǎn)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氣體與另一種氧化物充滿氣囊.請寫出NH4NO3受撞擊后發(fā)生分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2)用納米級的某種氧化物作催化劑,可以使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迅速反應(yīng)轉(zhuǎn)化為兩種氣體,其中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請你寫出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3)鎂條在空氣中燃燒,不僅生成氧化鎂、氮化鎂,還有少量鎂與二氧化碳反應(yīng)生成鎂的氧化物和一種單質(zhì),請寫出鎂與二氧化碳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4)我國已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ClO2)的新方法,其反應(yīng)原理就是將亞氯酸鈉(NaClO2)與氯氣(Cl2)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鈉,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圖回答:
(1)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A裝置和B裝置在試驗過程中水的變化情況:
 

(2)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并且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如圖所示),我們對所學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請將你的新認識寫出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1)白磷自燃
 
;
(2)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生活或生產(chǎn)中的下列事實:
①工業(yè)上常用一氧化碳從赤鐵礦中把鐵還原出來:
 

②胃酸過多的病人常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
 

③生活中用鹽酸來除鐵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采用下列花汁制作酸堿指示劑,實驗記錄如下:
指示劑
(花汁)
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鹽  酸酒 精 溶 液氫氧化鈉溶液石 灰 水
紅玫瑰粉紅色粉紅色綠色綠色
萬壽菊黃色黃色黃色黃色
月季花淺紅色紅色黃色黃色
牽;紅色紫色藍色藍色
根據(jù)上表信息回答:
(1)不能作酸堿指示劑的是
 

(2)小明用此月季花花汁檢測附近紙廠排放廢水的酸堿性,溶液顯黃色,則此廢水顯
 
性.廢水的pH
 
7.(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萍用此月季花花汁測知家中花盆土壤顯酸性,你認為改良此土壤應(yīng)加入上表中的
 
最合理.
(4)手工制作一朵紙玫瑰花,用pH=12的某種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勻的涂在紙玫瑰花上,紙花會變成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淀粉溶液是一種常見的化學試劑,它遇到碘水呈藍色,維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根據(jù)上述的信息,采用如圖所示的儀器和藥品進行實驗,便可比較蘋果汁和橙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實驗時,除正確操作外還必須控制相關(guān)物質(zhì)的量,方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你不妨動手試一試,你認為實驗中不需要進行控制的條件是( 。
A、燒杯的大小必須相等
B、燒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質(zhì)量必須相等
C、膠頭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體積必須相等
D、膠頭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數(shù)必須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原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原子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一種粒子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都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gòu)成的
D、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