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僅是極大的浪費,而且因煤煙中含有硫的化合物(如FeS2),燃燒時生成SO2氣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煤中含F(xiàn)eS26%,燃燒時,設有80%的硫轉化為二氧化硫,被排放入大氣之中.硫鐵礦燃燒時的反應方程式為4FeS2+11O2$\frac{\underline{\;點燃\;}}{\;}$2Fe2O3+8SO2,問:
(1)燃燒1噸煤,可產生多少千克的SO2?
(2)要減小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的污染,用多少氫氧化鈉來吸收1噸煤產生的二氧化硫?

分析 (1)根據硫的質量計算二氧化硫的質量.
(2)根據二氧化硫的質量結合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

解答 解:(1)設燃燒1噸煤,可產生SO2的質量為x
4FeS2+11O2$\frac{\underline{\;點燃\;}}{\;}$2Fe2O3+8SO2
480                     512
1t×6%×80%              x
$\frac{480}{1t×6%×80%}$=$\frac{512}{x}$
x=0.0512t,合51.2kg
答:燃燒1噸煤,可產生51.2kg的SO2
(2)設需要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SO2+2NaOH═Na2SO3+2H2O;
  64    80
51.2kg  y
$\frac{64}{51.2kg}$=$\frac{80}{y}$
y=64kg
答:用64kg氫氧化鈉來吸收1噸煤產生的二氧化硫.

點評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利用物質的質量關系,可由已知物的質量計算出反應中其它物質的質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有A、B、C、D四種物質,如圖所示,A、B、C在一定下可以發(fā)生轉化,在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淀A.D與A、B、C均能發(fā)生反應,D與C發(fā)生中和反應,D與A反應有CO2氣體產生.
(1)請根據已知條件推斷四種物質的化學式:
ACaCO3   BCaO CCa(OH)2 DHCl.
(2)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A在高溫下反應生成B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②B與D反應2HCl+CaO=H2O+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鑒別下列物質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選項ABCD
要求區(qū)分羊毛線
和滌綸
區(qū)分碳粉和
氧化銅
區(qū)分碳酸鈣粉末
和氧化鈣粉末
區(qū)分氯化銨
和氯化鉀
方案灼燒聞氣味觀察顏色加水加熟石灰研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
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
D.硫酸(H2SO4)是2個氫元素,1個硫元素,4個氧元素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小王從超市買回一些火腿肉,回家后嘗了一下味道,覺得好像摻入了大量淀粉,可以證明是否摻入了淀粉的試劑是( 。
A.稀鹽酸B.碘水或碘酒C.pH試紙D.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符號①Fe2+②2NH3③NO2④2Na+中,“2”的意義各不相同.其中表示分子個數(shù)的是②
(填序號,下同),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的是③,表示離子數(shù)目的是④,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的是①.請你再寫出一個帶有數(shù)字“2”但含有不同含義的化學符號2H2O(填化學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某化合物完全燃燒,消耗9.6g氧氣,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對該化合物的組成是( 。
A.含有C、H、O 三種元素B.只含有C、H 元素
C.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用下列序號填空:
儀器:①燒杯  ②試管  ③膠頭滴管  ④燃燒匙  ⑤量筒
操作:⑥過濾  ⑦攪拌  ⑧量取 ⑨引流
能直接加熱的玻璃儀器②;需要墊石棉網加熱的儀器①;
量取9.5ml水所需要的儀器⑤;凈化黃泥水中玻璃棒起的作用⑦
凈化黃泥水的操作⑥;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藥品時,左盤上砝碼為3g,游碼為0.2g,藥品的質量一定是2.8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