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近年,衛(wèi)生部發(fā)出通知:從2005年7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加溴酸鉀,因溴酸鉀(KBrO3)會導致人的中樞神經(jīng)紊亂,引發(fā)癌變。KBrO3中Br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3 C.+5 D.—1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B.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密切
C.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帶電的粒子,所以不帶電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近來有研究報告稱,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氣和氧氣后,水的去污能力將大大增強。對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氣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氣和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實驗室配制50克質量分數(shù)為12%的氯化鈉溶液。下圖是小軍實驗操作過程示意圖:
(1)圖中一處明顯錯誤的操作是 (填序號),該錯誤操作會導致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填“偏大、偏小”),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圖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 。
(2)圖①中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3)配制時應選擇 (填“10” “50”或 “100”)mL的量筒來量取所需水的體積,使用量筒時正確的讀數(shù)方法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鈣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下圖所示為“迪巧”鈣片說明書的一部分。
取1片鈣片,放入盛有10g稀鹽酸的燒杯中,其中碳酸鈣跟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它成分與鹽酸不反應)。燒杯內物質質量變?yōu)?1.56g。
試計算:
(1)除具有補鈣作用,鈣片中的CaCO3還有 作用。
(2)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
(3)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后向沉淀中滴加鹽酸,沉淀的量、產生氣體的量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由此推斷白色固體中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8分)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化學表達式表示)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應;
(2)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應。
【裝置連接】
(1)寫出標數(shù)字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為達到實驗二的目的,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_______→_______→ d。
【問題分析】
(1)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實驗中,收集氧氣的時機是加熱后馬上收集,若是在氣體連續(xù)不斷產生之后才開始收集,則測得的氧氣的體積會比實際值 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變”)。
(3)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收集到的氧氣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錳酸鉀分解放出氧氣。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_錯誤。第二組同學取錳酸鉀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