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fā)動機在工作時,若吸入空氣過多,就會產生氮的氧化物等污染氣體,利用微觀分析,變化如下(汽油發(fā)生的反應已略去),試回答:
(1)在C中補充畫出相關粒子圖形,使其表示正確;_____
(2)此變化前后未發(fā)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
(3)在C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結合,是由核外電子來決定的,畫出氮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__;氮元素和氧元素為同一周期,通過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認識燃燒和滅火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室內起火,應該迅速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B. 只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可燃物就能燃燒
C. 工廠鍋爐用煤加工成粉末狀,可使煤燃燒更劇烈、更充分
D. 水能滅火,主要是因為水蒸發(fā)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虹口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一模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某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其性質(不考慮鹽酸的揮發(fā)性)。
①寫出儀器a的名稱__。
②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B中使石蕊變紅的物質是__;C裝置的作用是__,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
③實驗二中,先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再加熱,目的是__;D處玻璃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裝置F的作用是___。
④設計實驗證明儲氣裝置中的一種氣體成分__。
步驟 | 現(xiàn)象及結論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虹口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一模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Si3N4 在電子、軍事和核工業(yè)等方面有廣泛應用,其中 Si 顯+4 價,則 N 的化合價是( )
A. ?4 B. +4 C. ?3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2019屆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如圖是復方龍膽碳酸氫鈉片合的側面上說明文字,
小明同學為了測定該胃藥每片含有碳酸氫鈉的質量,(若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取20片該胃藥,并做如下實驗,請回答問題:
(1)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已知條件列出稀鹽酸中溶質質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胃藥中每片含碳酸氫鈉_________ g
(4)則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2019屆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用化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其中方法正確的是( )
A. 應將廢棄電池埋入土壤中,可防止環(huán)境污染
B. 用泡沫滅火器滅森林大火
C. 蚊蟲叮咬分泌出蟻酸,我們可以涂抹牙膏
D. 洗發(fā)時應先使用護發(fā)液后使用洗發(f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2019屆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按照有關題意書寫方程式、對應的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 鐵與鹽酸的反應: 2Fe+6HCl===2FeCl3+3H2↑ 置換反應
B. 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的原因: H2O+CO2=H2CO3 化合反應
C. 溶洞中生成鐘乳石的反應: Ca(HCO3)2CaCO3+CO2+H2O 分解反應
D. 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SO2+2NaOH===Na2SO3+H2O 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 B. 反應后生成物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1:1
C. 反應后原子個數(shù)變多 D. 反應后分子種類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 潔凈的空氣 B. 礦泉水 C. 五氧化二磷 D. 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