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的實驗操作的是( 。
A.
用一定量雙氧水制取氧氣
B.
加熱一定量高錳酸鉀固體
C.
向一定量飽和石灰水加氧化鈣
D.
向一定量硝酸銀溶液中插入銅絲

分析 A、根據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考慮;
B、根據加熱一定量高錳酸鉀固體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進行解答;
C、根據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過程中放熱,且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進行解答;
D、根據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進行解答.

解答 解:A、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所以用催化劑和不用催化劑生成氧氣的質量是相等的,故A錯誤;
B、加熱一定量高錳酸鉀固體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固體的質量會減少,但不會變?yōu)?,故B錯誤;
C、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過程中放熱,且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由于溶劑的質量減少,所以溶質質量會減少,故C錯誤;
D、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所以向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插入銅絲溶液的質量會減少,當反應完畢后溶液質量不變,為一定值,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此題是過程與圖象結合題,是對學生識圖能力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能正確的分析各個反應的過程,并結合圖象分析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一定幫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肖紅同學在研究分子的性質時,做如如圖所示實驗.在一個小燒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藥匙取一小粒品紅,放入燒杯.
(1)實驗過程中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品紅溶解,燒杯里的水都變成紅色.
(2)此實驗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3)請你再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粒子運動與溫度有關,簡要地說明實驗步驟:取等質量的冷水和熱水,分別加到兩只燒杯中,然后用藥匙取一樣多的品紅,放入燒杯中,觀察溶液變紅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請你調查一下身邊的金屬材料制成的物品,并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tài),以及查找有關資料,填寫下表.
金屬材料所含元素種類(具體名稱)顏色狀態(tài)硬度其它用途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氧化氫只有加入了二氧化錳才會分解
B.因氧氣與氮氣的化學性質不同可用于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取氧氣
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的剩余固體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D.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來驗滿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化學物質間的反應除了觀察和記錄外,也需要從分子、原子角度進行想象和分析,這就產生了用模型來模擬化學變化.我們用○和●分別代表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該元素組成的單質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以下反應.已知○的相對原子質量是●的a倍,反應前后的模擬模型如圖所示:
(1)參加反應的○和●的原子個數比是1:3.
(2)反應物●●和○○及生成物的質量比為a:3:(a+3)(用含a的式子表示).
(3)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中的A~I表示幾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兩種元素質量之比為3:4;B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種元素組成;G為紫紅色.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G的化學式 E的化學式CuSO4
(2)寫出B→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Al+3O2$\frac{\underline{\;點燃\;}}{\;}$2Al2O3
(3)反應①、②和③的基本反應類型相同,該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4)寫出H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為某一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是有機物,Z、W是無機物
B.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4+3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D.點燃X前,要先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發(fā)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此時,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1)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的溶液中溶質是什么?
【進行猜想】猜想Ⅰ、溶質可能是CaCl2與Ca(OH)2;
猜想Ⅱ、溶質可能只是CaCl2;
猜想Ⅲ、溶質可能是CaCl2與鹽酸.
【實驗探究】①小明從燒杯中取了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到酚酞溶液不變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猜想Ⅰ,你認為他排除猜想Ⅰ的理由是氫氧化鈣能使酚酞變紅色.
②小華想用碳酸鈉溶液來驗證后兩種猜想,請你幫他完成實驗,填寫以下表格:
實驗步驟預計現象預計結論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
很快產生沉淀猜想Ⅱ正確
先產生氣體,后產生沉淀猜想Ⅲ正確
通過以上探究,最后確定猜想Ⅲ正確.
【反思與拓展】你認為上述燒杯內溶液如果未經處理直接倒入鐵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蝕鐵制下水道.要想處理燒杯內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應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碳酸鈣,充分反應后過濾,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倩倩同學想研究“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實驗操作如下:
步驟一:取溶質質量20%的稀硫酸30毫升,用溫度計測出其溫度是13℃.
步驟二: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固體,恰好完全反應.
步驟三:再用溫度計測出溫度為22℃.由此得出NaOH與稀硫酸反應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2)反思:
問一:結論是否科學?理由是?
問二:根據本實驗結論,改進實驗操作.
問三:影響中和反應放出的熱值的因素可能有:酸液和堿液的種類、酸液、堿液的濃度;是否恰好反應等.
(3)附加題:倩倩同學在做該實驗的過程忘記使用酚酞試劑了,等測量好反應后溫度,倩倩再滴加酚酞發(fā)現沒有變色,她認為恰好發(fā)生了中和反應.趙老師認為倩倩的看法有問題,于是老師設計了如下的方案進行驗證
實驗方案現象和結論
向反應的后液體中滴加紫色石蕊試劑變紅(未變紅),硫酸有剩余(恰好反應)
請您也設計其它方案進行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