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A、B、C、D四種元素,A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B的單質(zhì)在A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E;C的原子核內(nèi)有9個質(zhì)子;D的原子核外有13個電子.根據(jù)以上條件回答:
(1)寫出A、B的元素符A:O,B:S;
(2)寫出D元素的離子符號Al3+;       氣體E的化學式是SO2
(3)寫出A和B反應生成E的化學反應方程式: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分析 根據(jù)A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所以A是氧元素,B的單質(zhì)在A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E,所以B是硫,E是二氧化硫,C的原子核內(nèi)有9個質(zhì)子,所以C是氟元素,D的原子核外有13個電子,所以D是鋁元素,然后將推出的物質(zhì)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 解:(1)A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所以A是氧元素,B的單質(zhì)在A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E,所以B是硫,E是二氧化硫,C的原子核內(nèi)有9個質(zhì)子,所以C是氟元素,D的原子核外有13個電子,所以D是鋁元素,經(jīng)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A是O,B是S;
(2)D元素的離子符號是Al3+,氣體E的化學式是SO2;
(3)A和B反應生成E是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故答案為:(1)O,S;
(2)Al3+,SO2;
(3)S+O2$\frac{\underline{\;點燃\;}}{\;}$SO2,化合反應.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zhì)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zhì)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zhì),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zhì)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2010 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嚴格水資源管理,保障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列敘述與該主題不相符的是(  )
A.以水功能區(qū)劃為基礎,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管理制度
B.加大、加快地下水開掘,緩解用水危機,確保用水安全
C.生活污水逐步實現(xiàn)集中處理,達到一定水質(zhì)標準后循環(huán)利用
D.加強工業(yè)用水系統(tǒng)的環(huán)保改造,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實驗時應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合適時機是氣泡連續(xù)均勻地冒出.
(3)檢驗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是關上止水夾.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至下端投人水中,靜置后看液面是否下降,不下降則氣密性良好.
(4)若用二氧化錳催化雙氧水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下同),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裝置為D,實驗室收集氧氣也可選用C裝置.原因是氧氣難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某同學從定量角度研究氯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對原實驗進行部分改進,增加了稱量操作.具體做法是:取一定量氯酸鉀和少量的二氧化錳放入氣體發(fā)生裝置,并對反應前后混合物的質(zhì)量進行稱量,記錄如下:
反應過程反應前反應后
質(zhì)量變化34.3g29.5g
(1)試計算該反應所制得的氧氣的質(zhì)量.
(2)參加反應的氯酸鉀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1是配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Cl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用圖1表示的序號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②⑤①④③.
(2)圖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3)稱量NaCl時,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圖⑤所示,游碼標尺示數(shù)見圖2,則稱取的NaCl質(zhì)量為18.2g;若當時藥品與砝碼放反了,稱取藥品的質(zhì)量應為11.8g.
(4)根據(jù)計算需要量取水的體積是163.8mL(水的密度為1g/mL),應選擇200ml的量筒(選50mL或100mL或200mL);讀數(shù)時,視線與應該與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用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研究燃燒條件和研究氧氣性質(zhì)的實驗.
資料:①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O2接觸且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②白磷的著火點為40℃.
③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內(nèi)容
步驟
【實驗1】研究燃燒條件【實驗2】研究氧氣性質(zhì)
燒杯中盛有80℃的熱水,分別在燃燒匙和燒杯中導管口放置一小塊白磷,塞緊瓶塞燒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燒匙中放入木炭點燃木炭后,迅速將燃燒匙伸入瓶中,塞緊瓶塞
推入適量H2O2溶液推入適量H2O2溶液
(1)實驗1 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燒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燒,原因分別是燃燒匙中的白磷溫度未達到其著火點:水中白磷未與氧氣接觸.
(2)實驗2 中,推入H2O2溶液后,觀察到木炭燃燒得更劇烈,由此得出氧氣的性質(zhì)是氧氣支持燃燒;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木炭熄滅后冷卻一段時間,燒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氣瓶.該實驗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壓強的變化情況是壓強先增大,再變小,最后又同升至常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物質(zhì)王國的“小朋友”在做游戲,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圈(如圖所示),要求相鄰的“小朋友”之間必須能互相“配合”(即必須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他們才能將游戲進行下去.場外還有四位替補“隊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圈內(nèi)相鄰的“小朋友”之間均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兩位均不能互相調(diào)換位置
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換上場外的“K2CO3
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換上場外的“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下列關于此主題的做法正確的是( 。
A.未經(jīng)處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B.加大農(nóng)藥的使用量,以減少昆蟲的危害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往江河里傾倒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及其基本反應類型:
(1)加熱氯酸鉀分解制氧氣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分解反應)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